|
||||
|
陝北行(上) |
||
北行初程:大荔、洽川、韓城、宜川 |
||
2019年6月初,偕朋友參加一個陝北八天團。看行程安排,不期望此遊有足夠的廣度和深度,但陝北是我尚未踏足而很有吸引力的地域,八天的所見所歷,還是教我滿意的。 |
||
|
||
大 荔 |
||
第一天在西安留宿一夜,翌晨團隊離開西安,導遊說我們先朝西行,進入渭南市後再往北上。過了大荔縣界,我們參觀的第一個景點是朝邑縣的豐圖義倉。 |
||
![]() |
事緣清光緒三年(1877)關中大旱,哀鴻遍地,時任戶部尚書的閻敬銘倡議重修義倉以解民困,閻敬銘原是朝邑人,現在義倉裡也為他開了紀念館。 |
|
閻敬銘像 |
![]() |
|
豐圖義倉有外城和內城,外城是土夯的,用於防衛,所以城門有額曰:
|
||
![]() |
義倉外城 |
|
內城有東、西兩門,中間牆上的「豐圖義倉」四字是朝邑知縣蔡文田所題;城門外另有一塊照壁,上題「天下第一倉」,則是現代所立的。 |
||
義倉照壁 |
![]() |
|
我們從東倉門進去,很像到了南方的土樓或圍屋,不同的是義倉呈長方形,大院四面共圍了56間糧倉。每倉長11米、寬4米;地板下是空的,離地40公分;倉內有排氣窗,但室溫能維持在攝氏17-18度。
|
||
![]() |
糧倉內觀 |
|
看過糧倉後,導賞員帶我們走上倉頂,也就是城樓的部分。除了有防火牆外,倉頂鋪設了12段排水道,井然有序,除用於排水,也有防火作用。
|
||
內城一景 |
![]() |
|
城樓上有一座朱文公祠,使我十分好奇。原來朱熹是歷史上第一位提出創建義倉(社倉)的人,所以後世奉他為「倉祖」,設神位受人膜拜。 豐圖義倉只是一個小縣的糧倉,當然難與國家的大糧倉相比,但通過實地的觀察,認識了創設者的仁心和巧思,令我萌生敬意。
|
||
倉祖朱熹 |
||
![]() |
離開豐圖義倉,我們繼續前往瀕臨黃河邊上的多彩漁村,也不知道這裡原先的名字,只知道它是一個為了旅遊而開發的景區。村子有一條長約200米的街道,兩旁屋舍的牆上都髹了色彩鮮麗的圖畫,當中有傳統的吉祥意象(如胖娃、荷、魚),也有代表現代文明的產品(電話、鬧鐘),既洋溢喜慶的氣氛,也反映了漁民生活的變化。 |
![]() |
多彩漁村 |
屋牆圖畫 |
|
![]() |
不過最吸引我的倒是在一邊傍倚著的黃土丘陵的岡、塬,與其下的漁村構成一道和諧、柔美的風景,令人心舒神暢。 |
|
黃土丘陵 |
||
|
||
洽 川 |
||
離開大荔縣,走進合陽縣,轉上名為「洽川濕地畫廊」的公路,只見魚塘漸多,蘆葦處處。下午我們要參觀的是洽川的名勝處女泉,景區所在的莘里村,又有「詩經之鄉」的稱號,據說《詩經》的《周南》、《秦風》部分篇章均在此誕生 。 |
![]() |
|
詩經之牆 |
||
![]() |
合陽縣有許多瀵水(地下噴湧),而處女泉正是「瀵泉七眼」最著名的一眼,傳說周文王的妃子太姒出嫁前常在這裡沐浴。處女泉景區的大門有聯曰: 「處身碧綠玄黃彩繪河山天地一時鍾瀵水 女德幽閑淑善功涵文武聖明三代浴神泉」 |
|
處女泉大門 |
![]() |
|
一般人到處女泉遊覽未必太在意它的文學、歷史底蘊吧,大多只為了觀賞濕地景觀或享受一個溫泉浴而已。我們聽從團隊的安排,先在蒹葭渡等候上遊船。
|
||
![]() |
蒹葭渡 |
|
蒹葭萋萋,綠水幽幽,可惜並非秋冬季節,未能重現《詩經.蒹葭》中的淒美之境,但這一段蘆葦水道倒能予人舒適和愉快;如果蘆葦蕩後乍現一列列黃土丘陵,更是這黃河濕地最教我神往的一景。
|
||
蘆葦水道 |
![]() |
|
上岸後要走一段湖泊棧道前往處女泉,據說景區原有萬頃蓮塘,可能因未到盛夏,能見到的大多只有睡蓮,而且花也不多。
|
||
![]() |
濕地蓮塘 |
|
處女泉是一個溫泉浴池,據稱在其中洗浴或游泳,入水不沉,泉湧沙動,如絲拂身,感覺奇妙。但團隊無法安排這種溫泉體驗,我們只能望門興嘆。
|
||
處女泉 |
||
|
||
再訪韓城 |
||
合陽是古莘國之地,這裡也是伊尹故里。導遊催促我們上車,因為還得在黃昏前趕到韓城。來到芝川司馬遷祠下,已近下午六時了。 |
||
![]() |
2018年10月我尋訪過韓城,回來寫了《仰聖訪韓城》一文,其中也描述過太史公祠墓,所以本文只好從略了。不過,當我再走在那條從宋代保留至今,路面凹凸不平,仍反照著夕陽餘暉的司馬古道上,及跨越三個碑坊,攀登九十九級台階去參拜太史公祠中那座司馬遷塑像時,心中仍按不住激動。 |
![]() |
司馬古道 |
司馬遷像 |
|
重訪韓城,下榻的酒店鄰近金塔公園,對我來說是一個小小的欣喜,因為翌日清晨的散步就有目標了。金塔公園內有草坪和湖泊,是市內一個晨運的好去處。 |
![]() |
|
![]() |
金代磚塔 |
|
金塔原名譚法塔,又叫赳赳寨塔,始建於金大定十三年(1173),是一座八面六級樓閣式磚塔,塔下有門樓和神龕,最特別是門前的磚雕對聯,用了少見的隸書: 「虎踞龍盤永綬樂土 蛟騰鳳起輩出英才」。 站在金塔前,才知公園是建在山崗之上的,只見前面小丘高低起伏,屋舍錯落有致,突現了韓城的山城風貌。 |
||
磚刻下聯 |
![]() |
|
第三天早上參觀黨家村,也是舊地重遊。韓城是歷史名城,所保留的古村在全國也是赫赫有名的,黨家村就是其中的表表者。黨家村始建於元至順二年(1331),到明弘治年間黨、賈兩姓聯姻,至今村裡350戶,姓氏大多仍非黨即賈。
|
||
![]() |
黨家村 |
|
走進這條已近七百年的古村,兩邊略高中間凹下的青石板路似乎從沒有翻新過;每到一個丁字街口必有門樓,街巷縱橫分佈。
|
||
石板村路 |
||
![]() |
到了黨族祖祠,門上仍留著一個象徵官帽的斗子;而門前那一條枯朽的長壽櫈,令人不會懷疑它悠久的歷史。 |
![]() |
櫈見長壽 |
||
斗顯聲威 |
![]() |
|
![]() |
村中有不少保存完整的清代四合院,由門房(主人住)、兩邊廂房(晚輩住,東高西低,分別男女)、上房(客廳及祖堂)組成,尊卑、長幼有序;廳房內外的當眼處,常可見工整易誦的家訓 如「無益之事勿為,無益之人勿親」等,足見主人崇德重教的遺風。
|
|
四合院 |
毋忘家訓 |
|
參觀俗稱「王杰親家」的舊宅,門楣是王杰所題的「安詳恭敬」四字。韓城素有「解狀盛區」之稱,王杰就是第一位韓城狀元。他在清乾、嘉兩朝為官40年,清廉耿直,審判和珅並抄沒其家產,就是由他經手的。 |
![]() |
|
![]() |
狀元門楣 |
|
至於村口那座全國罕見的磚雕節孝碑,高華精美,自然成為參觀中的亮點了。
|
||
婦德垂範 |
||
|
||
黃河壺口瀑布 |
||
離開黨家村,繼續北上。過龍門大橋,橋下就是寬闊的黃河,由兩岸夾峙而成的秦晉峽谷在望中隱約可見,著名的禹門(鯉躍龍門處)就在寬約40米的出口處,可惜我們沒有安排參觀禹門的行程。到達宜川縣,已屬延安市,其實陝北的旅程才正式開始。 |
||
黃河壺口瀑布是黃河流經秦晉峽谷時,河岸突然收窄,洶湧的河水在30米落差處(即「壺口」)墜下,形成這個馳名中外的瀑布奇觀。觀看壺口瀑布,可在河的兩岸,山西那一邊是吉縣,陝西這一邊就是宜川了。
|
![]() |
|
![]() |
壺口瀑布(吉縣) |
|
2014年我曾在吉縣那邊看過瀑布,這次能從宜川這邊看,對此也充滿期待。來到壺口瀑布景區已過中午,領隊和導遊張羅午饍竟用了兩個小時。午飯後才安排進入瀑布景區去拍照,限定自由活動一小時。
|
||
壺口瀑布(宜川) |
||
![]() |
在我們的活動範圍內,可看的就只有「壺口」和「瀑布」兩部分。「壺口」是黃河最洶湧、迅猛之處,本來可在一條棧道上正面觀看,可惜棧道因天雨關係被封起了,只能從側面去看那落水之頂部,雖也沖岩擊石,飛珠濺雪,但看見對岸的觀者能居高臨下,所見的應更驚心動魄吧。 |
![]() |
側看壺口 |
壺口對岸 |
|
然後去看「瀑布」,這瀑布是從對面岸邊所墜下的,瀑分數疊,如和著名的大瀑布相比,格局只算一般而已。
|
![]() |
|
![]() |
黃河瀑布 |
|
其實宜川黃河景區,並非只有「壺口」和「瀑布」,查看景區遊覽車的路線圖,我們只遊了北入口的一部分。如從南入口開始,可遊的景點有孟門山、十里龍槽、四至碣亭等;過了壺口,尚有禹王宮、龍王廟等,大多殘留著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無奈時間不足,也身不由己,沒想到這一次「再遊」,收穫的竟是失望。
|
||
車過孟門山 |
||
|
||
<< 轉下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