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  1  |  2  |  3  |  4  |

賞聯讀對臨勝迹(一)

 

2012年2月中,我從三十六年的教學生涯中退下來,2月底參加了一個「江南賞梅團」,我的神州之旅就開始了。此後每月都有一至二次,一直沒有間斷,直到2020年1月中從海南回來,沒想到近八年的中國旅行戛然中止,此後沒能再上征途,又超過一年了。

江南賞梅

 

八年以來我走訪中國各地,追尋文史遺跡是我的主要目的,由於我是讀中文的,每到一處名勝,我總會先留意那些觸目可及的對聯,如遇上一副好聯,我會用筆記本把它記錄。最近點算一下我曾抄錄的對聯,超過二百副。重溫這些筆錄,當日步履所及的情景歷歷在目,而對聯所蘊含的文學意趣又使我回味不已。趁著一年多已無出行,暫把遊記擱下,先寫一篇專談對聯的文字,也為八年旅行做一點小結。

   

博鰲玉帶灘


關於對聯

對聯,又叫對子、聯句、楹聯、楹帖等,簡言之,是兩個字數相同、結構相同又講究聲律的句子。上、下兩句又叫上聯、下聯,上下聯有時會類同於兩句五言或七言的律詩,但更多是由許多分句組成的片段,構成數十字以至過百字的長聯,例如昆明大觀樓門前的對聯,上下聯各九十字,被譽為「天下第一長聯」。  

大觀樓

 

對聯可說是一種文學形式,雖不入正統的文類如詩歌、散文等,但自宋代開始流行以來,文人喜歡拿它作遊戲,普羅大眾對它並不陌生,它宜雅宜俗,到今天仍保持強大的生命力。我認為一副對聯也具備文章的功能,可以描寫、敘述、抒情、議論,也需要佈局謀篇,而在文字方面的要求甚至比一篇文章更精煉些。

 

自勉聯

從內容來看,對聯可分成許多類別,包括春聯,婚聯、壽聯、輓聯,文人抒發懷抱的自題聯、饋贈聯,反映舊時三十六行的行業聯等,不過,我在旅途中較易遇到的是名勝聯,所以本文所談論的都是我曾抄錄的名勝聯,其中有一些或可劃入所謂「巧對妙聯」。

 

城關聯

 

而所謂「名勝」,其實也很廣泛,舉凡山水、園林、祠廟、寺觀、樓閣、亭臺、城關、府署、書院、古村、故居、陵墓、紀念館等,都有對聯,也可據此分成許多細類。

 

 

   

書院聯


對聯的妙用

一. 說明書

我認為對聯具備文章的功能,有些景點對聯的內容就如同一篇說明書,先舉湖南岳陽樓的一副名聯為例: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陽城東道崖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景區大門

   

這是清人竇垿所撰的對聯,上聯列舉了四位古人,即杜甫(詩人)、范仲淹(儒者)、滕子京(官吏)、呂洞賓(神仙),下聯則描述岳陽樓的山川形勢及岳陽城的位置,概括了岳陽樓能夠名揚天下的原因。

杜甫晚年的名作《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不少人都能琅琅上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相信沒有一個中學生不懂得;至於「滕子京謫守巴陵郡」,是「重修岳陽樓」的功臣;而呂洞賓留下「三醉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的詩句更使岳陽樓籠上仙道的色彩。

景區牌坊

 

岳陽樓

上聯囊括了岳陽樓最有代表性的四人,一下子就把遊人對岳陽樓的知識都喚起了,頓時萌生濃濃的遊興。下聯的「北通巫峽」、「南極瀟湘」也出自《岳陽樓記》,而今天的岳陽樓仍矗立於洞庭湖畔,烟水迷茫,遊人眼下所見與心中所想大抵契合,自然就有一份重尋舊跡的滿足感。說它是「說明書」,因為它概括了岳陽樓的重要信息,並指示遊覽的方向。我曾經三登岳陽樓,每次都要讀讀這一副對聯。

   

洞庭烟水

過,有些「說明書」並不是一讀就懂得的,例如2018年我在漫遊江西贛州古城時看到一座四賢坊,兩柱的對聯寫著:
 

趙抃疏險灘劉彝福壽惠千古

濂溪創理學文山丹心昭四賢

贛州古城

 

四賢坊

四賢是誰﹖其實我只認識趙抃、濂溪和文山,趙抃是有名的「鐵面御史」,濂溪是寫《愛蓮說》的周敦頤,文山是文天祥的別號,但劉彝是誰﹖並不知道。即便如此,趙抃、周敦頤、文天祥與贛州有何關係,最初也不甚了了。查看資料後,知道趙抃、周敦頤都曾在贛州做過官,文天祥更是於贛州起兵勤王,開始他的抗元事業的。

文天祥像

 

劉彝是治水專家,贛州城位於章、貢二水的交匯處,他開鑿福壽溝以解水患,所以貢水邊樹立了一個銅像去紀念他。四人的事業對贛州這一方水土都有重大的影響,所以被奉為「四賢」;而他們都是宋朝人,故贛州又有「宋城」之稱。

   

劉彝銅像

二.指路標、導覽圖

文化旅遊的意義是印證自己之所知及補充自己之所未知,如果有些行程並非預設的,而從意外中獲得的知識和經歷更令我樂不可支。

 

記得2017年7月,我準備第二次往遊福建的太姥山,由於第一次下雨,很多山景都看不到,再遊是要補拍照片;誰料這一次更遇上颱風,我滯留於秦嶼鎮中,確悉太姥山景區已關閉後,我便在汽車站坐車到霞浦,預備消磨一個下午。

初遊太姥山

 

一路上不感覺有什麼風雨,不需一小時便來到福寧長途汽車總站。對面有一個文化公園,公園前有公車站,坐數站就可到南峰山,我便以此為第一個目標。

 

 

 

汽車站

原來霞浦古代的名稱叫長溪,朱熹、文天祥、戚繼光等均曾到此,長溪的舊縣城就在南峰山下,山上藏有古寺,景色秀麗。我踏著一路落葉上山,路旁有重修的「長溪城樓」。漸聞水聲潺潺,又有溪澗蜿蜒而流,然後來到一架古橋。

俯覽霞浦

 

再往上行,只覺林深樹茂,一轉彎就看見一座亭子高踞路側。此亭叫萬壽亭,此亭有兩層,於上層可俯覽霞浦城區之景。

不過,最吸引我的倒是亭柱的一副對聯:

世所無雙雙世墓

山猶未半半山亭

這副對聯固然造語精巧(用疊辭、頂真),但我更想知道什麼是「雙世墓」,又如何「世所無雙」。

 

萬壽亭

繼續往上行,參觀了南峰古寺,之前的懸念也霍然而解。古寺始建於後周顯德四年(957),據寺中介紹,此寺在南宋時曾出過「兩世祖師」。

 

 

南峰古寺

 

第一世叫淨修,俗名黃谷裕,死年廿六,其師曾斷其一指藏於匣中。未幾,吳善根出世時只有九指,人們認為他就是黃谷裕的轉世。吳善根最初為官,於32歲出家,復用淨修的法號,他在寺中修行了61年,成為得道的高僧。我沿著指示走到大雄寶殿後的僧人墓園,果然有一座安葬了兩世淨修法師的「雙世祖師墓」。我能得睹這座「世所無雙雙世墓」,半山萬壽亭的抱柱聯不啻是一個指路標,使我得此奇緣﹗

   

雙世祖師墓

中國的江山勝跡數之不盡,要遍遊是不大可能的,但有些景點只遊一次總覺意猶未盡。例如位於江蘇揚州的瘦西湖,我先後遊過四次,最近一次是2018年4月,更趕上一個萬花會,那時碧桃、芍藥、瓊花、杜鵑、櫻花、海棠、月季、繡球等爭妍競艷,群芳成了園中的主角。

瘦西湖西門

 

碧桃盛開

最懷念的一次卻是2015年6月,記得入門後先走一段「長隄春柳」,那時不是春天,但滿眼楊柳翠意盈盈,湖堤一叢叢燦黃的小花倒影水上,浸潤著濃濃的畫意;問人那小黃花的名字,說是金絲桃

金絲桃

 

遊瘦西湖,一般都是從南門進入,走的大都是湖邊路,兩岸總不缺花紅柳綠,途中更有精緻的樓台亭橋以及優雅的園子,我仍可大略列出一條遊覽路線。

 

 

   

釣臺美景

朝北過了徐園、小金山後,就往西去看釣魚臺、五亭橋、白塔、二十四橋小李將軍畫本、熙春臺等,再往北行,再看石壁流淙、錦泉花嶼、蜀岡朝旭等,便進入北面的山區,出了北門,就可續看觀音山、大明寺了。瘦西湖的西門有一副有名的對聯:

兩隄花柳全依水

一路樓台直到山

這副對聯初看好像很簡單,其實它精準地勾勒了瘦西湖的園林佈局、風光特點以至遊覽路線,簡直是一張導覽圖,瘦西湖的對聯很多,但只有這副到現在我仍記得。

小李將軍畫本

 

尋訪名山勝水,眼前是無限的風光、美景,固是賞心樂事,如在當場有一些對聯可供指點比劃,甚至能起畫龍點晴之效,更是相得益彰了。記得2012年9月登南嶽衡山,從半山亭坐索道到了皇帝岩,才開始踏上登山之路。

 

 

南嶽山色

到了南天門牌坊,兩柱的對聯刻著:

門可通天仰觀碧落星辰近

路承絕頂俯瞰翠微巒嶼低

我借著賞讀對聯而稍作休息之時,回望山下來時之路,只見衡山群峰高低起伏,翠色蒼茫,不正與下聯「翠微巒嶼低」所寫相脗合嗎﹖

南天門牌坊

 

這裡離祝融峰仍有一段長路,不知為何,那股繼續朝「絕頂」而「通天」之勁就益發堅定了。那麼,一副對聯不只是導覽圖,也可以是「興奮劑」呢。

 

 

   

祝融峰上


   

<< 轉下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