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 | 2 | |
||
贛南印象(上) |
||
![]() |
一條贛江差不多貫穿江西省全境,江西因而簡稱為「贛」。贛州是江西南部的一個市,範圍很大,本文所述的「贛南」只是贛州最南面的地區。 贛南並非江西熱門的遊覽點,遠不及廬山、南昌、龍虎山、景德鎮等有名。 交通方面,贛南至今仍只有從閩西來的一線高鐵可到贛州,要來一趟自助旅遊並不方便。 |
|
贛 江 |
||
坊間有幾家旅行社常會推出一些跨省三天巴士團的線路,行程的第一天會在廣東的韶關或河源留宿,第二天才進江西玩兩個地方,最遠可到贛州古城及其周邊,也會順路走一些贛南的景點。 在2015及2016兩年中,我參加過這樣的巴士團共四次,只說來回粵贛兩省,單程最少四百公里,坐車時間一般也要五、六小時,我見參加者大多是常客,早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即使遇上堵車困在路上,也不大聽到有人怨罵。每次的行程有同有異,相同的是參觀的安排大多時間不足,因陋就簡,當到了一些饒有價值的景點,就常留不能細遊的遺憾了。 |
![]() |
|
巴士團 |
||
![]() |
於是2018年,我從贛中的吉安坐火車南下贛州及大庾,補充了初遊的不足,回來後就寫了《古城說贛州》和《梅關古道行》二文。 |
![]() |
贛州古城 |
梅關古道 |
|
不過四次巴士團的遊程,原來遍及包括全南、定南、龍南、安遠四縣的景點,也可領略贛南這一方水土的一些特色,我就把這些零散的行跡作了一點綜合,希望可以湊成一個較完整的贛南印象。 |
||
|
||
小武當和東江源 |
||
先說贛南的山,當然遠不如廬山、井崗山、龍虎山和三清山等的大氣和聞名,不過我所遊過的兩座山:小武當山和三百山,也各自有其特色,仍有記存的價值。 |
||
![]() |
小武當山位於龍南縣城外44公里楊村境內,離贛粵邊界甚近,因山上有一座武當祖廟而得名。據說山中有90座奇峰突兀而起,屬於典型的丹霞地貌。我曾兩度到訪小武當了,記得第一次來到這裡已過下午四時,導遊只給了一個小時的遊覽時間。穿過牌坊後,先爬二百個台階到功德亭,我見許多團友都進亭休息了。 |
|
拾級而上 |
![]() |
|
我就繼續前行,過了聽雀台後才踏上登山的蹬道,路過鞠躬岩,只到了一線天,看看腕錶已用了半個小時,我知道需要回程了。此行只走了一段山路,對小武當山說不上有什麼印象。下來時問團友們到過哪裡,原來大多就在功德亭附近拍照或閒談而已。
|
||
鞠躬岩 |
||
![]() |
第二次遊小武當是在一個上午,遊覽時間有兩個半小時。這次有朋友同行,我們務求把山上的景點都走一遍。過了一個岩洞(鞠躬岩)後,跟著就穿越一線天,「一線天」其實是一種地質現象,也是並不罕見的山景。原來這裡一線天還分小、大兩處,過了小一線天後才到大一線天。 |
![]() |
小一線天 |
大一線天 |
|
![]() |
在大一線天之下有一塊尖削巉岩的大石,名叫「靈龜爬岩」,我覺得更為有趣。「靈龜爬岩」正對著一段陡直的台階,爬到頂上是一片平台,叫做「棲霞半島」。 |
|
靈龜爬岩 |
![]() |
|
「棲霞半島」有一座財神廟,財神廟前面是一個山谷,最令人驚詫的是兩個山峰之間凌空高架著一道鐵橋,此景取了一名叫「寒谷飛虹」。 |
||
寒谷飛虹 |
||
![]() |
然後左行去走「空中走廊」,走在這條蜿蜒的山徑上,可飽覽武當諸峰以及山下田園風光,我認為是小武當最美的地方了。 |
![]() |
空中走廊 |
山下風光 |
|
![]() |
由為數不一的丹霞山峰所構成的一組組山景依次陳列,其中最好看的一景叫「五女拜壽」,只見前後五座高度相若的柱狀山峰朝著同一方向,峰頂都一式綴生著綠蔓,可比擬為女子的綠髮吧。這時朋友幫四位少女拍照,並調侃說:「可惜尚差一位,不然那真是五女拜壽呢﹗」交談之下知道她們都是來自汕頭剛入行的年青教師,趁假期結伴到此旅行呢。 |
|
五女拜壽 |
![]() |
|
繞行了「空中走廊」一圈,又回到「棲霞半島」,繼續左行前往「鐵索雲梯」。「鐵索雲梯」就是在財神廟前的寒谷可仰視的那道鐵橋,是前往武當祖廟的惟一通道。可惜此一景區不知何時已經封閉,未能藉此體驗騰空過橋的驚險刺激,而武當祖廟也緣慳一面了。 |
||
此路已封 |
||
![]() |
武當祖廟始建於明末,自然是供奉真武大帝的。小武當山下有一座大牌坊,坊柱刻有兩副對聯,其一為: 武將文臣皆下馬 當天南帝且停車 此聯用了鶴頂格,上下聯首字嵌入「武當」二字,傳說王陽明奉命平定三浰(今河源北)之亂時,路過小武當山,曾特地上山參拜祖廟後而留下此聯的。 |
|
山下牌坊 |
||
![]() |
我們遊完山下來,團隊在山下的武當飲膳堂吃午飯,此飯莊距離前山約二百米,沒料到從飯莊回望,小武當的全景盡入眼簾,這時才真的感受此山的雄偉氣勢;也沒想到飯莊大門竟還有一副署名國學大師饒宗頤的對聯: 客中客入畫中畫 樓外樓看山外山 贛南的小武當山雖難與比湖北的武當山,但也頗能得到古今名人的青睞,可見並非徒有虛名。 |
![]() |
武當飲膳堂 |
武當全景 |
|
![]() |
三百山位於安遠縣城東南25公里,是東江的發源地。1963年香港發生嚴重罕情,水塘儲水應付不了需求,致有四天供水一次的措施,港人苦不堪言。1965年內地完成了一項大型工程,把東江水經河源運至深圳,開始了對香港供水的任務,直至今天香港人飲的大部分仍是東江水。 |
|
三百山景 |
![]() |
|
2016年我參加一個三百山旅行團,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去看一看這個東江之源。 經過三百山景區大門的檢票口後,旅遊巴還要走10公里上山,山路盤旋屈折,只見樹陰濃密,時有陽光從葉隙點點漏下,景致清幽。到達福鰲塘停車場後,三百山的行程才正式開始。 |
||
![]() |
東江源頭牌坊 |
|
福鰲塘原是一個火山口,後來才演變為高山湖泊,湖邊山樹蓊茂,在叢綠中摻雜了赭紅褐黃,倒印於清澈的湖面,真是一派醉人秋景﹗ |
||
秋色怡人 |
![]() |
|
湖邊有一塊題字石,是周恩來的筆迹:「一定要保護好 東江源頭水」,正好提醒我們是次行程的主題。
|
||
![]() |
周總理題字石 |
|
繞著福鰲塘而行,來到了思源寶鼎下。此鼎立於2007年,據說三隻腳象徵贛、粵、港三地,而鼎高4.65米是因為三百山與香港的距離是465公里。
|
||
思源寶鼎 |
![]() |
|
隔著福鰲塘,對岸還建了一個思源亭,亭柱的對聯是: 港深甘泉奔流千里源此出 三百雨露哺育萬物恩難忘 |
||
![]() |
思源亭 |
|
過了思源亭,沿著路標去看東江第一瀑。我們走到山邊的一個觀景台去看對面山壁垂下的一條落差120米的瀑布,可能秋天雨少,水勢未見澎湃。岩壁刻了葉選平所題的三個紅色大字:「東江源」。 |
||
東江源題字 |
![]() |
|
這使想起我2013年到雲南曲靖去看馬雄山東麓的「珠江正源」的情景,珠江源也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出水洞而已。涓滴匯成江河,能夠飲水思源,是我們中國人的優良傳統。 |
||
![]() |
曲靖珠江源 |
|
從東江第一瀑回程,沿路上行去看滴水觀音。行行上了一個山峰,原來已是三百山的最高點。滴水觀音右手做成一手印,左手持瓶施甘露,形象生動。觀音像高11.69米,配合了三百山海拔1169米的高度。 |
||
滴水觀音 |
![]() |
|
觀音像俯瞰山下的福鰲塘,與思源寶鼎遙相呼應,佈置甚有心思。
|
||
![]() |
福塘寶鼎 |
|
回到福鰲塘停車場,再乘車前往知音泉。這個景區是一個河谷,兩邊岩壁陡立,河溪的石頭或大或小,或聚或散,河水從東江源流下,遇山石形成許多小瀑小潭,石色森森,水聲淙淙,確是三百山的一處幽景。
|
||
瀑流亂石 |
![]() |
|
所謂「知音」者是指一座石屏兩邊各有一道瀑布流下,共同匯入前面的深潭;據說水大時兩瀑墜潭的聲音有如樂曲的鳴奏。可能這個時節水少,我並沒有發現如此妙景,不過也不是什麼遺憾了。 |
||
![]() |
知音泉河谷 |
|
三百山是一座大山,據悉共有景點14處,我們只能精遊其二而已。三百山在我的印象裡,是蓊鬱、秀麗,與小武當山的挺拔、雄偉不同。不過,兩山在贛南的山川勝景中,應有一定的代表性。 |
![]() |
|
三百山大門 |
小武當全景 |
|
|
||
<< 接下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