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憐花惜葉記行蹤(一) |
||
一年之中,春秋兩季是中國旅行的最佳時節。春看花、秋賞葉,是不少人出行的目的之一,我也未能免俗。八年旅行之後我得出一個結論:看花賞葉,刻意求之未必有得,隨緣偶遇也許更有驚喜。 |
||
|
||
春心且與花爭發 |
||
一. 梅坼春風第一枝 |
||
古人有「二十四番花信」之說,從小寒到穀雨的八個節氣,每個節氣均有三種花入選,大抵囊括了三春名花的風釆。二十四番花信,居首的是梅花,中國文人對梅花有特殊的鍾愛,在歷代詠花詩中,亦以詠梅的數量最多。 「孤標粲粲壓群葩,獨佔春風管歲華」(戴復古), 「不知蘊藉幾多香,但見包藏無限意」(李清照), 它的「暗香疏影」令人神往,「踏雪尋梅」更是風流韻事。 |
||
![]() |
記得2012年2月我剛結束教書的日子,第一個參加的旅團就叫「江南賞梅之旅」,看行程包含了南京梅花山、無錫梅園、蘇州鄧尉香雪海、杭州超山四大賞梅勝地,真的是未出發已先心花怒放。 |
![]() |
南京梅花山 |
蘇州香雪海 |
|
![]() |
出發的日子是2月21日,農曆正月三十,原來蘇南浙北仍在殘冬,我們參觀的梅園大都未見梅影,除了黃裳飄逸,觸鼻清香的蠟梅外,一路上梅花勒而不放,只在餘杭超山看到數株白梅,我才真正的觀賞了梅花的風姿:五塊白瓣包著淡黃的花芯,花芯伸出纖細的花蕊,而花瓣又有凸出的斑點,它有一個名字叫玉蝶梅,優雅極了。 |
![]() |
蠟梅飄香 |
玉蝶梅花 |
|
![]() |
行程最後的一天,杭州迎來了初雪,我早上獨個兒去孤山訪尋林和靖墓,只見墓前鋪了一層薄冰,周圍的梅樹仍未開花;下來時經過放鶴亭,冷不防旁邊的林社竟綻放著一樹紅梅,沒想到旅團的尾程會有如斯的幸運。 |
![]() |
林和靖墓 |
林社紅梅 |
|
雖然尋梅不合天時,但六天江南行程也不是毫無收穫的,至少走訪了包括南京、揚州、鎮江、無錫、蘇州、杭州這六大名城的景點,雖然只是「蜻蜓點水」,回來後我還是寫了退休後的第一篇遊記:《二月江南行》。 |
||
![]() |
第一次看到滿嶺梅花,是在2012年12月參觀南雄梅關古驛道時。事前沒想過會看到梅花,在驛道的起點來雁亭初見一樹梅花,頓然精神一振。 |
|
初見梅花 |
![]() |
|
梅嶺開的是一種花型偏小的白梅,看來並不起眼。第一次踏上梅關古道,一路上有梅花相伴,感覺甚好。最難忘是步步往嶺上行進時,在寒風中驀然回首,映入眼簾的是一叢白梅如煙霧般溶成一片,那種淒迷之美教我心動。
|
||
白梅如煙 |
||
不過,最令我心滿意足的是2014年1月我的兩度蘿崗尋梅,蘿崗只在廣州的近郊,交通也算方便,所以我有一月兩臨之舉。 |
||
![]() |
第一次到蘿崗,是在農曆小寒後一天,記得那天清晨寒氣砭人,沒料到在前往香雪公園的玉嵒路上,路旁已見到盛放的白梅了。 |
|
香雪公園 |
![]() |
|
進園後,梅香湖和望梅亭是兩個賞梅的佳處。早上遊園的人仍不多,最享受的是獨自徜徉於綴瓊掛玉的梅林中,覺得自己是世間最幸福的人了。
|
||
徜徉梅林 |
||
![]() |
香雪公園設有果梅及花梅兩區,果梅也叫青梅,開的是如雪的白花,可以結梅子;花梅開的大多是紅花,只供觀賞。 |
![]() |
青梅似雪 |
花梅如火 |
|
![]() |
果梅區約佔全園六分之五,每年小寒前後,最先開花的是青梅,也就是白梅了;待大寒之後,各種紅梅才次第綻放。初訪蘿崗,趁上白梅燦放,觸目玲瓏,便心生一念:何不二訪蘿崗,一睹紅梅吐艷的情景呢﹗
|
|
梅香湖畔 |
![]() |
|
半個月後,適值大寒,我再上廣州。到蘿崗香雪公園時已近中午,沒想到大寒的氣溫比小寒時暖和,而園中遊人甚眾,與上次的清寒蕭寂大異其趣。梅香湖畔仍可見密匝匝的白梅,不過我路過望梅亭,再沿香溪河前往花梅區的途中,梅林中的白花顯得疏落許多了,而且一些梅枝上已分明掛著青青的梅子。 |
||
![]() |
梅子青青 |
|
花梅區位處公園的一角,我來得正是時候:紅梅剛入盛花期。花梅區自然成了炙熱之地:每一個梅林幾乎都聚滿了賞梅的人,不少正在拍照留影,有人更索性在梅下野餐。這裡開的紅梅主要是潮蓮宮粉和梅州宮粉,花色粉中泛紅,柔美而淡雅。
|
||
潮蓮宮粉 |
在梅樹下抬頭,只見紅梅開得層層疊疊,像織成一個花網;當只注目一枝,見橫斜疏影,更能凸顯宮粉梅綽約的花姿;有些花枝雖只有一花獨放,但密集的花蕾卻在隱忍待發,那種張力令我感到澎湃的生命力。 同一個香雪公園,時隔半月,白梅的素艷和紅梅的穠麗都給我遇上了,可謂已無遺憾了,回來我就寫了《蘿崗尋梅記》,以留記念。 |
|
![]() |
![]() |
|
層疊成網 |
疏影橫斜 |
|
![]() |
「一枝冷艷出紅塵」(謝浣湘)、「一樹橫斜獨可人」(朱熹) 其實古人賞梅多只著眼於一枝或一株的梅花,很少寫到香雪如海的場面,所以有「貴稀不貴繁」之說。 |
|
獨領風騷 |
![]() |
|
2012年3月13日,我初遊岳陽洞庭湖中的君山島,那天早上我在霧氣迷離中尋訪洞庭廟、湘妃祠、二妃墓等勝迹,真是一趟既浪漫又奇妙的旅程。
|
||
![]() |
洞庭大霧 |
|
猶記得從柳毅井出來,行到一道黃色木橋時,乍見橋頭有兩株紅梅在輕霧中燦放,心中泛起一片喜悅,那不就是古人所描繪的詩意和畫境嗎﹖
|
||
君山逢梅 |
![]() |
|
2016年3月,我從湖北武漢前往江西九江,途經黃梅,便順道到蔡山去看看那株年代久遠的晉梅,可惜江心寺前的老梅樹今年沒有開花。
|
||
![]() |
蔡山晉梅 |
|
不過在參觀五祖寺時,經過六祖碑廊的庭院,處處入目除了充滿智慧的禪語,還有灼灼的紅梅,心中生起一種難以言傳的寧謐和清澈。
|
||
紅梅灼灼 |
![]() |
|
自從蘿崗尋梅後,我已沒再拿賞梅作為行程的目的了,其實只要在春日出行(2-3月),尤其是處身江南或江左,不難看到梅花的蹤影,例如2017年2月我從南京轉到皖中尋訪古跡,在參觀當塗李白墓及宣城敬亭山時,也處處看見梅花在迎寒開放。
|
||
![]() |
宣城敬亭山 |
|
2019年3月組團遊覽杭州、嘉興、湖州三地,我安排重遊塘棲鎮的超山。由於已屆仲春,白梅已不易見到,而紅梅正值花期,一條探梅路令遊人陷於花陣之中。不過,我最想看的是上次錯過了的唐宋二梅及吳昌碩墓。
|
||
超山採梅路 |
![]() |
|
浮香閣前的唐梅見葉不見花;宋梅亭外的宋梅仍開著點點白花,可惜不能逼近細看。
|
||
![]() |
||
宋梅開花 |
||
吳昌碩是近代書畫金石大師,他獨愛超山的宋梅,曾有詩曰: 「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憶我我憶梅。 何時買棹冒雪去,便到花前傾一杯。」 他的遺願是死後埋骨超山,我走到他的墓前憑弔,有不勝欽仰之意。
|
||
吳昌碩墓 |
||
|
||
二. 花接繁櫻愛海棠 |
||
立春之後,第八番花信是櫻桃,不知櫻桃的花屬櫻還是桃﹗香港人對櫻花有特別的喜愛,所以常有人專程到日本去看櫻花。奇怪的是古人寫櫻花的詩文很少,最有名是蘇曼殊的一首《本事詩》: 「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 芒鞋破鉢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 蘇曼殊是清末民初有名的「詩僧」,其實不好說是「古人」,他在日本出世及讀書,也許是他愛櫻花的原因吧。 |
![]() |
|
蘇曼殊詩集 |
||
櫻花一枝多朵呈傘狀,花瓣多有缺口,端看花型,不及梅花輪廓分明的耐看。但每當櫻花盛放時,總會開得滿滿一樹,如海如潮,確有它動人的氣氛和力量。每逢2至4月到中國旅遊,行蹤所及,櫻花也是常見的。原來櫻花的品種很多,可分早、中、晚三期,且有南北的差異,所以花期比較長。 |
||
![]() |
||
2014年2月,我第二次跟隨一個教師團體去遊雲南,一般雲南團必以昆明為起點,第一天的行程照例是金馬碧雞坊之類的逛街活動。
|
||
金馬碧雞坊 |
![]() |
|
我對昆明有一個情意結,就是很想親到圓通山去看看李廣田筆下的「花潮」(曾是中四中文課文)的情景,我在茶會上提出更改行程的建議,由於我們是包團的,而且也得到一些老師的和議,承辦的旅行社後來也接納了。
|
||
![]() |
||
花潮刻石 |
||
現在的圓通山已闢為動物園,但仍保留「圓通花潮」一景,並在石上刻上《花潮》的全文。我們來到動物園的入口,櫻花開得一片紅艷,雖非假日,仍遊人如鯽。
|
||
圓通花潮 |
![]() |
|
我們有幸趕上動物園第十五屆的櫻花節,我既感興奮,又覺疑惑:李廣田寫的是人人爭看海棠花,為何變了櫻花呢﹖園裡有三條平行但開在不同高度的花道,最低的一條花道種植的是垂絲海棠,原來海棠花仍被保留下來,可能後來多種櫻花,櫻花才漸成主角吧。
|
||
![]() |
昆明櫻花節 |
|
中間的花道開的全是雲南櫻花,所見大多是重瓣的,一束束開得密匝匝,如繡球,如火焰,熱鬧極了﹗ 「噴雲吹霧花無數」、「漫天錦繡連雲開」,李廣田援引過的詩句,用來形容眼前的情景,仍然適切。
|
||
雲南櫻花 |
![]() |
|
花道上搭建了數個花台,方便居高拍照,也可在此靜靜地看花,也看穿梭花道的遊人。
|
||
![]() |
||
花下遊人 |
||
遊人中除了歡天喜地的男女老少外,更觸目的是少數民族的鮮艷服飾,與樹上的繁櫻爭妍,那真是雲南地區一道獨特的風景。
|
||
繁櫻如潮 |
||
![]() |
由於時間所限,我沒有走上那條通往動物園的較高的花道。我沿山路直下回到最低一層的花道,再細看那垂絲海棠:多為單瓣,五至六片,花色雖與櫻花相近,但花姿嬌柔綽約,與櫻花大異。 |
![]() |
海棠花下 |
綽約海棠 |
|
其實,海棠也是古代詩詞中一個寵兒,例如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元好問),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陳與義), 詩人憐惜之情溢於言表。 |
![]() |
|
![]() |
又見海棠 |
|
中國較著名的賞櫻勝地有太湖黿頭渚和武漢東湖,其櫻花品種多從日本傳入。2018年4月我遊黿頭渚時已過了櫻花季節,2016年3月在武漢仍可看到了中晚期的櫻花。滿園繁櫻,真是花團錦簇﹗ |
||
![]() |
||
東湖櫻花園 |
||
東湖磨山櫻花園的始建,源自日本田中角榮送贈的78株櫻樹,如今園中的吉野櫻、八重櫻都是日本的品種。
|
||
日本八重櫻 |
||
![]() |
園中有湖,風景甚美,而湖邊有矮小的垂枝櫻樹,橫枝臨水,嬌美可愛。 除了櫻花之外,我又遇上嬌嬈雅緻的垂絲海棠了。 |
|
橫枝臨水 |
||
兩次觀賞櫻花節,以櫻花為主花外,必有海棠為襯,不知是巧合,還是有一定的因由。 《花鏡》有言:「海棠之有垂絲,非異類也。蓋因櫻桃樹接之而成者,故花梗細長似櫻桃……」,道出了海棠和櫻桃的淵源。我對花的知識甚少,我看過的海棠雖只作櫻花的配角,但在感情上我對海棠之喜愛,是稍在櫻花之上的。 |
||
|
||
<< 接下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