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  1  |  3  |  4  |  5  |

 

憐花惜葉記行蹤(二)

 

春心且與花爭發 

三.桃紅李白菜花黃

立春過後,從雨水到驚蟄,第十至十三番花信,即菜花、李花、杏花、桃花 次第開放。秦少游《行香子》詞句:「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秦少游的小園春光,列舉了桃花、李花、菜花。其實,在春日行旅中同時看見這三種花,也並非難得的事。不過,如說開花次序,應是先菜花而後李、桃的,本節就從菜花開始說起吧。

菜花,即油菜花,本是經濟作物,除了供食用外,菜籽可以搾油。菜花不是觀賞的花,因此歷來詩人很少會歌詠它,提及它只用作季節的背景,
例如「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范成大);
或者帶出田園生活的情趣,
例如:「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楊萬里)。

田中菜花

 

隨著現代旅遊的發展,油菜花漸成為觀賞的對象,遊客趨之若鶩,相信是前人無法想像得到的。近年時聞「最美油菜花田」之類選舉的報道,入選者往往一炮而紅,我也參觀了其中的三個。

在2014年那趟雲南之旅,從昆明南下,下一站就是羅平。進入羅平境內,不管山崗或平地,彌望盡是黃燦燦的菜花,真是賞心悅目﹗

 

 

油菜花田

參觀點有兩處:一是金雞峰叢下那一望無際的黃色花海,周圍的喀斯特山峰層層疊疊而疏密有致,構成一幅世間少見的美景。

 

 

金雞峰叢

 

一是在牛街村的大片梯田群,梯田大小不一,均呈螺旋狀,一塊塊似斷還連又迴環往復,這就是有名的螺螄田了。正值油菜花季,只見黃綠相間,又是難得一見的田園風景,回來我寫了《春日遊羅平》。

 

 

 

牛街螺螄田

2018年3月和4月,我先後到了江西婺源與江蘇泰州去看油菜花。婺源縣的東邊有江嶺,那時剛開發了一個油菜花景區。先坐車到嶺上,進景區後憑著觀景台俯瞰山下,江嶺鄉共有五、六個村莊,圍繞村莊的是層疊的梯田,田中亮黃的菜花、蒼綠的樹叢和灰白的房舍,搭配成一幅絕美的圖景。

 

江嶺花海

 

至於泰州興化的油菜花海,最獨特的是那些浮於水上的條狀垛田,有如千百個開滿菜花的小島。可惜我們來得晚了些,油菜花半數結了籽,花田已黃綠參半。

 

 

泰州垛田

不過登上瞭望塔去看千垛花田的全景:除了主水道外,數不清的垛田間又穿插著條條水溝,形成河汊縱橫的佈局,即使花田並非全黃,仍是難得一見的﹗

 

 

河汊縱橫

 

三次看花海,當以羅平的一次感覺最震撼。不過,隨後的兩次都有走進花田的體驗,經歷又有不同。

 

 

   

走進花田

尤其是在興化垛田的遊程,先坐搖櫓船走一段水程,再步行於垛田間的小路上,細細尋味水鄉的風光和情趣,其收穫又不限於賞花了。回來分別寫了《春日遊婺源》及《千垛花田與興化古城》兩篇遊記。

寫意水程

 

水鄉風情

油菜花大多黃色,花型較小,叢生於修長的花莖上,本來觀賞價值不高。但我喜歡菜花,並不因為它造就了一個個「最美的花海」,而是對於出行的人來說,它是春天最美的底色,有時在兩三小時的車程中,當路過城鎮之間的田野,總可目接一塊又一塊明麗的黃色,精神也為之一振。

近看菜花

 

最美底色

例如婺源有數十條古村,是鄉村遊的理想之地,每次經過一村,村前的一灣碧水以及烏瓦白牆的徽派建築,如果少了一片油菜花田,這一幅田園畫圖將會失色不少。

婺源一景

 

也是2018年3月,我從江西彭澤坐渡輪到小孤山:一個孤懸於長江中,現已劃入安徽宿松的小島。

 
 

孤懸江上

島中盤亙著一座石山,山上有始建於唐朝的啟秀寺,由於地處偏僻,古寺已顯得破舊了。寺內主祀的神祇是小姑,小孤山之名也由此而來。

 

 

啟秀古寺

 

有說小姑即粵閩臺地區所供奉的媽姐,山頂還有小姑聖母的梳妝台

 

 

 

聖母梳妝台

圍繞著居中的小孤山,從山腳到江邊散佈著島民的屋舍,我從山上往下環視,只見黃澄澄的油菜花田開了一片又一片,十分養眼。事隔數年後,我對曾遊過的啟秀寺,當中的物事已不大記得了,唯獨山下那一片片油菜花田仍是印象猶新。

 

孤山花田

 

然後,要說李花和桃花。在古詩詞中,每當兩花並題,總是先桃後李的,例如「春風桃李花開日」(白居易)、「桃李春風一杯酒」(黃庭堅),而詩人歌詠的主要是桃花,李花多只用作陪襯,例如:「清芳誰是侶﹖色間小桃紅」(汪洙)。如論花發的先後,李花在二十四番花信中排十一,桃花排十三,李花在桃花之前,但從人們的觀念中,重桃輕李始終是一個事實,古今皆然。

李  花

 

桃  花

2015年多家旅行社都推出「九峰山賞桃花」的短線團,由於是新線路,似乎反應不錯。九峰山是韶關市樂昌縣北由九座山峰組成的山區,那裡的農民多種果樹,聽說每當桃花盛開時,山村一片花海,於是先成了攝影天堂,後變為大眾的賞花勝地。

   

我和朋友報的是3月初的團,行程第二天適值周六,上午參觀過樂昌古佛岩後,午後就前赴九峰山了。

 

 
 

樂昌古佛岩

旅巴開上盤山的小路,繞過了數個山頭,每經過一些村莊,總見到人家門前的李花,卻未見到桃花。

 

門前李花

 

當旅巴過了一個山尖準備往下行時,突然剎停了,原來前面已排了很長的車龍。有交警上來說前面堵車,估計落到山下至少要三小時,其實是勸旅客回轉之意。又等了半小時後,車子仍無寸進,導遊只好決定折回了,並說在回程時停留一個李花園以作補償。

 

 

 

參觀李花園

求桃而得李,大家只能無奈接受。李花於我,已非初見,在2014年去羅平看油菜花的同時,也看過許多李花。李花和桃花都是五瓣的,李花白如雪片,較桃花小而更繁茂,花蕊向外擴散。我是挺喜歡李花的,不自矜,不修飾,一派天真爛漫。其實桃李何必要分別主次,桃李爭妍,相得益彰,是春天不可或缺的風景﹗

桃李爭妍

   

2016年3月初,當我又看到「九峰山賞桃花」的旅團宣傳時,為了寬解去年的情結,我決定第二次參團。此團在韶關的行程和上年沒有重複,而且我還計劃在尾程退團,自行繼續前往清遠的陽山去尋韓愈遺迹,但重點是這次須走進九峰山去﹗

也許這次進九峰的時間不是周末,再沒遇上堵車了。一路上又見李花,也見桃花,但仍李多桃少。下山時穿過寫著「桃花節」的牌樓後,未幾已到達九峰鎮。

九峰桃花節 

 

停車場的迎賓樓外有兩坪桃樹,正開著深紅的花。導遊領著大隊進鎮裡吃午飯,飯後有兩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以便團友逛街、拍照。

 

一坪桃樹

我沿著九峰街一直走到山邊,才知道要看「九峰花海」還得到最少幾公里外的橫坑、茶坪等村落去。山邊有公路,路旁間隔地開著桃花。我嘗試攀到山上去看看,山上有少數人家,門前多有李花和桃花,仍是李多桃少。遇上走過的農民,問問桃花消息。「再過一星期吧﹗現在晚上氣溫很低,桃花大多還沒有開……」他說。

 

 

路旁桃花

 

我找山邊一個開闊處去俯視九峰鎮,要看到花海肯定是徒勞的,不過也有幾處在一片李白中夾著桃紅,已是當下最迷人的春景了。兩次九峰山賞桃後,我為自己立下戒條:以後不再參加什麼賞花團了;也似乎有所領悟:賞花不必刻意求之,隨緣順分好了。

 

俯瞰村景

不論從文化內涵的豐富,或是花姿花色的嬌艷,桃花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確是難以取代的,例如「烈火緋桃照地春」(唐彥謙)、「可愛深紅間淺紅」(杜甫)。2017年3月遊福州,計劃的行程主要是看三坊五巷、林則徐紀念館、華林寺、鼓山等,沒料到在隨意的行程中又看到了美盛的桃花。在我下榻的賓館附近,有一座烏山。

烏山桃花

 

烏山是福州城內三山之一,已闢為一個公園。我順著山徑上行,沒料到兩邊花團錦簇,真的是「姹紫嫣紅開遍」,開的花林林總總,但以紅桃最為鮮艷﹗烏山其實是個文化寶山,有閩中歷史最久的摩崖石刻,曾鞏曾為之作記的道山亭及為紀念華僑引入紅薯的先薯亭等,偶爾得之,真是大喜過望﹗

 

 

 

唐代題刻

第二天早上原定是往訪華林寺的,但華林寺要九時後才開放,我便上了一部公交車到福州西湖逛逛。進入西湖公園,先要步過一道仙橋,沒想到橋的兩邊正密密麻麻地開著桃花,只見粉紅、深紅、淺紅、淺紫、粉白,真是五色紛陳,繁花似錦。

西湖公園

 

公園內有福建省博物館、開化寺、則徐園等,可惜我沒有作細遊的準備,只能匆匆走過。

 

 

 

福建省博物館

最難忘的是當我離開公園前,隔著湖水回望仙橋,好像披著一條由深淺桃紅所織成的彩帶,而彩帶又倒印於橋下水上,美得難以形容﹗

 

 

橋上桃花

 

此景原名「仙橋柳色」,此時或可改叫「仙橋春曉」吧,我認為絕不遜於杭州西湖

 

 

 

仙橋春曉

2019年春節,我獨自上廣州玩兩天。那天是年初四,從網上得知白雲山有一個看桃花的地方,就隨喜前去走走。白雲山下有一個叫做明珠樓的景區,景區內有桃花澗,入澗要買4元的門票。

桃花澗大門

 

從門外往內看,只見一棚炮仗花後有一個桃林,奪目的橙光與旖旎的紅霧互相輝映,已把新春的喜慶氣氛渲染得極致。

 

橙紅相映

入門後自然先到桃花林,只見開得層層疊疊的桃花爭妍競麗,顏色有深紅、淺紅、粉紅、素白之分,花型有單瓣、複瓣之別,我在此也認識了碧桃、絳桃、蟠桃、壽星桃等名字。過了桃花林,來到一條小溪。

 

單瓣桃花

 

複瓣桃花

小溪兩岸就分隔為兩條賞花路徑,溪邊的坡上也開了花,除了桃花之外還有李花、木蘭、三角梅等。

桃林一景

 

離開了桃林的熱鬧,跑上山崗去回望桃花澗,也看花,也看人,更是有趣的事。

   

看人看花

廣東氣候暖和,許多城市都有美麗的桃林和桃園,例如我也到過佛山的南國桃園、肇慶星湖的桃花島等,其中最喜歡的仍是廣州這個桃花澗吧。


<< 接上頁 >>

 

<< 接下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