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  1  |  2  |

生葬覓跡說杜甫(上)

唐睿宗先天元年(712),杜甫出生於河南鞏縣;唐代宗大曆五年(770),杜甫病死於潭州與岳州之間。

杜甫有詩史、詩聖之稱,公認是偉大的詩人,我在學生時代已對他滿懷敬意。

2017年12月,參觀完河南商丘古城後,我接著前往位於鄭州西面的鞏義。
鞏義的舊名就是鞏縣,鞏義汽車站前有一個小公園,園中立了一座相當於數層樓高的杜甫塑像,穿著寬袍闊袖,正張開雙臂去擁抱他這片桑梓之地。

鞏義杜甫像

 

鞏義縣城原名孝義鎮,城中有永昭陵,那是宋仁宗陵寢的所在,現已闢為公園,參觀也十分方便。

   

北宋永昭陵


杜甫故里

杜甫故里位於站街鎮,亦即鞏縣舊縣城的所在。翌日清晨,我乘1路公交車前往,下車處是鎮口的衛生院。下車時天氣寒冷,從鎮口到杜甫故里所在的瑤灣村約要走一公里的路,正好令身上腳下可暖和些。本以為瑤灣村是一條偏遠的山村,原來這裡近年已發展成頗有規模的旅遊景區了。

故里大門

 

大門的匾額「杜甫故里」四字是郭沫若所題的,進門有一條詩聖大道,也是一道書法長廊,最引人矚目的是明末書法家王鐸的「杜詩草書長卷」。

 

 

杜詩長卷

走完了長廊就見到一座巨大的杜甫塑像,在逆光中更顯得氣宇軒昂。

杜甫塑像

 

背依筆架山,前臨東泗河」,這是從書上讀到的有關杜甫家鄉的地理環境。前行到了詩聖橋,橋下就是東泗河了。河道大抵已收窄了,岸邊荻草蒼蒼,有點蕭瑟的意味。 我在橋上沉吟久之,這是杜甫少年時經常流連的地方啊﹗

 

 

東泗河

河上另一道橋有一幅告示牌,大字寫上「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這兩句詩,正在提醒遊人已來到詩聖的故鄉了。

杜詩名句

 

過了詩聖橋,往前直走就到達詩聖堂。詩聖堂可說是一座寬大的四合院。

 

 

詩聖堂

正屋裡端坐著杜甫的白石雕像,匾額是朱德所題的「詩聖千秋」,堂壁陳列著名家以杜詩為材的書法。

詩聖千秋

 

杜詩書法

屋外左右各有兩個廂房,房內利用各種聲光藝術按四個主題自動播映著短片,重現杜甫重要作品的意境,包括:

春夜喜雨

一.窮年憂黎元,如《三吏》、《三別》: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踰牆走,老婦出門看。《石壕吏》

   結髪為妻子,席不暖君牀。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新婚別》

二.不眠憂戰伐,如《兵車行》: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

   塵埃不見咸陽橋。

三.推己及人,如《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間,惆悵難再述。

四.潤物無聲,如《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我在各展室中重溫著杜甫這些經典的詩句及影象時,為當地學生能有這樣的學習資源而滿心高興。杜甫故居分詩歌展區與詩人展區兩部分,詩聖堂屬於詩歌展區,其他景點大抵可入詩人展區吧。

出了詩聖堂往右行,首先來到一座硬山頂的唐式建築叫杜公祠。杜公祠是一個展廳,主要介紹杜家祖上「崇儒守官」與「詩乃家傳」的兩大傳統 。

 

杜公祠

前者以十三世祖杜預(西晉軍事家、大學者)為榮,後者則奉祖父杜審言(初唐詩人,「文章四友」之一)為榜樣。

杜甫在《宗武生日》中「自從都邑語,已伴老父名。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之句,既流露對他次子的喜愛,也盡顯以詩傳家的自負。

 

先祖杜預

   

祠中又陳列了歷朝繪畫杜甫遺像的木刻共有八幅,展現杜甫不同的風神形貌,使我看得津津有味。

杜甫像木刻(一)

 

杜甫像木刻()

從杜公祠出來,依路標前往上院和誕生窰。未幾已到達上院,但我急於先去看那一個誕生了偉大詩人的窰洞,便繼續前行。上院後面果然有一列窰房,其中的一個門上正寫著「杜甫誕生窰」五字,也是郭沫若所題的。

 

杜甫誕生處

最教我興奮的是我看見窰子上方的黃土崖正是三峰並立,應就是書上所提及的筆架山了。

筆架山

 

窰洞不許內進,也許仍在翻修,從門口往內探看,只見內裡放著一尊少年杜甫塑像和幾塊殘碑舊匾而已。

 

窰內一瞥

回頭再看上院,是三間青磚瓦房,分別設置了杜甫少年「寄住姑母家」、「七歲詠鳳凰」、「九齡書大字」的場景,最有趣的是庭院中的一座杜甫爬樹雕塑,呈現了詩人在《百憂集行》中所憶述的一段生活片段: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杜甫爬樹

   

處於黃土崖下一角的建築叫瞻雪閣,這是杜甫青年時代事跡的展館,用圖文介紹他漫遊梁宋、齊趙、吳越的經歷,題為「裘馬清狂」。

瞻雪閣

 

裘馬清狂

雖在室內,仍覺甚寒,只見館的一角坐著一位工作人員,正對著煖爐取暖,我就問她有關筆架山和窰洞的資料。

「這筆架山確是原來的地方,不過經歷千年,山體已流失不少吧。」

她說:「誕生窰也是舊有的,但建於什麼時候,就不大清楚了。」

無論如何,能夠來到詩聖的出生地,心裡已無比欣悅了。

 

 

窰房一景

專題介紹杜甫生平的展館尚有壯遊園、三友堂、懷鄉苑等,依次呈現杜甫兩次壯遊、結交李白、困守長安、辭官西行、草堂歲月、飄泊西南及絕命湘江等不同人生階段的景況。

 

李杜結交

 

其中有兩個影像較令我印象深刻,一是杜甫拿著一枚銅錢,眼中充滿無助的圖景,那時他帶著家人避難西行,顛簸到了同谷,陷入無衣斷食,囊空如洗的境地:「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空囊》

 

 

留得一錢

一是杜甫晚年飄泊湖湘,坐在小船尾部提筆寫詩,正在昂首沈思的一剎。

 

 

飄泊西南

 

據說這是他的絕筆:「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
寫完《風疾舟中伏枕書懷奉呈湖南親友》一詩後,不堪老病折磨,
不久就病逝舟中了。

 

 

湘江絕筆

離開懷鄉苑,又回到東泗河邊。過橋後,就到了秋興八首廣場

玉樹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秋興八首》是杜甫流落夔州時所寫的組詩,被認為是杜詩藝術的巔峰之作。廣場上有一堵照壁,鐫刻的就是《秋興八首》。

秋興八首廣場

 

最後到達萬匯園,展館以紀念為主題,標示了杜甫八墓及杜甫在國內紀念地的所在;特別展示了1961年在瑞典召開的世界和平理事會上,杜甫被評為「世界文化名人」的盛況,並指出杜詩在東南亞以至歐美均有流傳和影響,確是一件中國人值得引以為傲的事。

 

   

杜墓簡介

 

   

<< 轉下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