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回首頁 >> |
|
|
1 | 2 | |
|
一樓一島說岳陽(下) |
|
大霧探君山 |
|
|
 |
 |
 |
君山獨秀 |
君山大門 |
君山入口 |

劉禹錫君山詩 |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黃庭堅詩句)
據說洞庭湖一年中有二百七十多天都被大霧濃罩,在
岳陽樓上通常是不大看得見君山的。有關君山的神話
很多,唐程賀有一首關於君山島來歷的詩,就寫得很
有趣:
曾遊方外見麻姑,說道君山自古無。
原來崑崙頂上石,海風飄落洞庭湖。
|

李白君山詩 |

洞庭湖大橋 |
至於舜帝南巡、湘靈鼓瑟、柳毅傳書以至有關秦皇
漢武等神話和傳說,都對我有很大的吸引力,2012年
3月中旬,我決定一訪君山。那天大清早出門,春寒料峭,天空是灰濛濛的。坐上15路公交車,經過岳陽一中時,只見天邊一輪橙色的太陽瞬間破霧而出,不過很快又隱沒了。車子渡過洞庭湖大橋,只見大霧瀰漫,只能看見前面十米左右的距離,遑論兩邊的洞庭湖了。車子從大橋下來後,仍墮入十里迷霧中,心中不由得有點恐懼。但看見司機並未減慢車速,車上的乘客都泰然自若,也許他們對此已見怪不怪了。 |

大霧瀰漫
|
 |
車子經過一個種植黃茶的大草坡後,就駛入一條穿越湖中的小路,湖面與湖岸幾乎齊平,湖中及湖邊生著叢叢青草,也許就是范仲淹文中提到的「岸芷汀蘭」吧。原來全車只有我一人是到總站才下車的,我成了當日君山公園的第一個客人。 |
 |
洞庭青草 |
|
岸芷汀蘭 |
進園後,仍是霧氣迷離,看不清三十米以外的景象,當然也看不見路標。我只能拿著一張導覽圖去揣測所在的位置,並順道前行。未幾,看見霧中一列紅欄杆後有一些賓館或飯莊似的房屋,大抵就是湘君園了。 |
 |
|
|
霧中湘君園 |
 |
再往前行,突然出現一座波浪形的牌坊,霧靄氤氳,恍如仙界。穿過牌坊後,就看見一座大廟,廟中供奉的竟是洞庭君,令我想起「柳毅傳書」中那個善感而仁慈的龍王,不由得有點興奮。 |
 |
如登仙界 |
|
大霧洞庭廟 |
 |
過了洞庭廟,來到一處雅緻的園林,叫秋月橋,橋畔的垂柳才剛抽芽,
在霧中還未見到春花呢。 |
垂柳抽芽 |
|
 |
離開秋月橋,步上台階,就來到湘妃祠前,大門的一副對聯
「垂楊秀竹神仙府
之徑高臺帝子家」
在輕霧中隱約可見,而大門緊閉,就更添神秘感了。 |
|
|
神廟籠輕霧 |
見時間尚早,便走下台階,穿過碑亭,先去尋訪二妃墓。墓前又有一副對聯曰:
「君妃二魄芳千古
山竹諸斑淚一人」。
二妃就是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傳說舜帝南巡時在湘南的九嶷山駕崩,二妃聞訊趕來,在洞庭湖遇風浪飄到君山島。二妃望著浩瀚湖水,慟哭不已,淚水滴在翠竹之上,翠竹都變成了斑竹。二妃墓後面有一圈竹林,果然生著不少帶黑點的斑竹呢。 |
 |
 |
 |
二妃墓碑亭 |
二魄千古 |
斑竹有淚 |
 |
仍在細味這一個美麗的神話時,行行來到一個湖邊,湖上有一座造型古樸的石橋。這橋叫做有緣橋,橋下就是同心湖,名稱都在扣連著愛情的主題。過了橋,又見一個小牌坊,牌坊後就是龍涎井,原來我又跑回洞庭龍宮的神話中去。 |
 |
有緣橋 |
|
龍涎井 |
不久,就看見龍女和柳毅的塑像了,龍女「牧羊于野,風鬟雨鬢」,柳毅激於義憤代為傳書,當年進入洞庭龍宮的那口井,似乎仍可溝通天人呢。這一個唐代傳奇除有人神愛情的繾綣外,當中的恩仇情義也很動人,特別令人喜愛。 |

洞庭廟中的《柳毅傳》 |

柳毅與龍女 |
 |
|
|
柳毅井 |
 |
從柳毅井出來,途中遇見似能通情的山茶花樹;將要跨過一道黃木小橋時,乍見兩株紅梅開得燦爛,心中有著莫名的喜悅。經過御茶園,晨霧漸漸消散,知道已在回程的路上了。 |
 |
通情山茶 |
|
紅梅燦放 |
 |
再過湘妃祠,大門已開,亦看見有遊人在進出了。我進祠參拜一下,看著二妃的畫像,口中不禁輕誦《九歌•湘夫人》開篇的幾句: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
 |
舜妃神像 |
|
二妃畫像
|
 |
離別這兩位重情而帶點哀愁的湘靈,再經過洞庭廟、湘君園後,這時煙霧盡散,终又見到明媚的陽光了。 |
煙靄盡散 |
|
|
2014年5月底,天氣炎熱,我第二次遊君山島,雖然補遊了朗吟亭、酒香亭等景點,但已不能尋回初遊時的奇妙感覺了。
旅行的得失,與人生際遇,不是十分相似嗎﹖ |
|
|
|
|
<<上一頁>> |
|
(全文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