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  1  |  2  |  3  |  4  |

 

三晉勝迹遊(三)

 

  晉中精華錄(下)  
平 遙    

平遙距太原90公里﹐屬晉中市。平遙古城始建於西周﹐明洪武三年重建﹐迄今仍保留明清舊貌。進城除了步行外﹐只能坐專用的電瓶車﹐所以在城內常只見行人﹐不見車輛。

古城一瞥  

整個古城呈四方形﹐四面城牆保存完整﹐南北各有一道城門﹐東西各有兩道城門。有人把它比作烏龜﹐南門是龜頭﹐北門是龜尾﹐東西四門成了四肢﹐而城中一座市樓可視之為龜心﹐所以古城又有龜城之稱。

  古城南門

城牆高12米﹐繞著城牆共有垛口三千﹐敵樓七十二﹐正合孔子「化育三千﹐賢人七十二」之數。

登上南門(又叫迎薰門)﹐除參觀城樓設施及專題展覽外﹐俯視城下的南大街從城門直到市樓的一段﹐街道筆直﹐明清舊屋一式烏瓦褐牆﹐甚有古意。

城上敵樓  

明清南大街

古城縱向大道除南大街外﹐還有北大街﹐橫向的則有西大街、東大街、城隍廟街及衙門街﹐名勝古迹多分佈在這些大街旁﹐其中平遙縣衙及日昇昌票號都不容錯過。縣衙是縣老爺辦公的地方﹐平遙縣衙相信是國內保存得最好的一處了。

縣衙大門    

縣衙的門前甚有氣派﹐前面是一塊雕了麒麟的大照壁﹐左面有一座觀風樓﹐大門的對聯諷刺時弊﹐發人深省:

莫尋仇莫負氣莫聽教唆到此地費心費力費錢就勝人終累己

  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時世做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難欺天

    麒麟照壁

門廳有一個鳴冤鼓﹐兩旁是申明亭及彰癉亭。過了儀門﹐直進是二堂﹐又叫思補堂。原來凡有訴訟﹐立案之前可透過庭外和解處理。二堂的門聯是:

與百姓有緣纔來到此   期寸心無愧不負斯民」﹐

可謂用心良苦。若雙方都不妥協﹐縣官只好升堂了。

凜冽儀門

二堂和解

     

大堂懸著「明鏡高懸」的牌匾﹐升堂審案的場景大家都耳熟能詳了。最有意思的是堂前「親民堂」的匾額﹐其中的「民」字多寫了一點﹐暗寓對縣官「親民多一點」的期盼。縣衙內還有牢獄及縣官的內宅﹐可供參觀。

大堂審案   親民匾額

日昇昌票號是中國票號的鼻祖﹐在明清時期﹐全國有36間分號。票號是晉中商鋪與宅院相結合的建築﹐前院一進院是櫃台﹐對外營業。牆上掛了一張「防假密押」的文件令人大開眼界﹐原來票號有一套關於月、日、時、數字等的「密押」(即代碼)﹐非票號中人難以破讀﹐是一個很好的防偽措施。

日昇昌記大門   密押公開

二進院有信房和帳房﹐用於內部管理。接待重要客人則用中廳﹐叫怡神養素之軒。通到後院的過廳﹐兩側有兩間小室﹐就是大掌櫃(雷履泰)和二掌櫃(毛鴻翽)的辦公室﹐毫不起眼。後來毛、雷分裂﹐毛鴻翽另起爐灶﹐兩人的票號仍主宰國內的匯兌業務﹐即所謂「匯通天下」。

誰與爭鋒    

跨進北院是雷履泰的宅院﹐門額寫著「麗日凝輝」﹐宅內佈置平和大度﹐並不金碧輝煌﹐這是晉商平實作風的一個反映。日昇昌﹐可拆為「日日升﹐升日日」六字﹐紀錄了日昇昌的全盛景況。

古城的勝迹還有中國鏢局博物館、文廟、城隍廟等﹐都值得一訪。

雷家宅院

祁縣、靈石    

祁縣、靈石都屬晉中市。祁縣喬家大院因為多齣電視連續劇及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在此取景而聲名大噪。大院始建於乾隆年間﹐正門門樓上有一塊藍底金字的牌匾「福種瑯嬛」是慈禧所賜﹐可見晉商可比顯宦。

喬家大院牌坊   宅內一景

進大院後是一條長約80米的砌石甬道﹐把六個院落分成南北兩排﹐不過北高南低﹐體現尊卑有別的禮制。第三院叫芝蘭第﹐其中一個廳堂展覽喬家的珍寶﹐包括九龍屏風、犀牛望月鏡、烏木九龍燈等﹐最受遊人青睞。

犀牛望月鏡

不過我認為喬家最珍貴的是家教﹐第五院叫在中堂﹐是建院人喬致庸的住宅。喬致庸是享譽晚清的富商大賈﹐有感於祖上由農而商﹐經歷過「走西口」(走到內蒙古謀生)的篳路襤褸﹐創業難守業更難﹐便制定了嚴格的家規﹐如六不准(不准納妾﹐不准虐僕﹐不准嫖妓﹐不准吸毒﹐不准賭博﹐不准酗酒)﹐並把家訓、格言在家中各處昭示﹐令家人口誦心惟﹐朝斯夕斯。第六院有一副楹聯就盡顯喬氏家風:

寬宏坦蕩福臻家常裕 

溫厚和平榮久後必昌

離開喬家大院前﹐再看一眼正門福字照壁兩旁的對聯:

經濟會通守紀律  言詞安定去雕鐫

晉商富而不奢﹐重信守義﹐又嚴於律己﹐溫厚待人﹐真令我萌生敬意。喬家大院也是祈縣民俗博物館﹐各院均有專題展覽﹐對認識傳統文化很有幫助。

烏木九龍燈

喬家家訓

福字照壁

王家大院是靈石縣靜升王家的宅院﹐三面臨街﹐四周圍以封閉式磚牆﹐儼如城堡。大門座西朝東﹐門上有斗大的「寅賔」二字﹐甚有氣派。大院包括高家堡和紅門堡兩組建築群﹐面積相當於喬家大院的四倍﹐無愧於「三晉第一院」的美譽。

有人說王家大院「賞、望、遊、居皆可」。

迎賓大門

先說望﹐從高家堡走到紅石堡﹐要經過一道石吊橋﹐回望綠樹掩映下的高家堡屋舍儼然﹐錯落有致﹐甚具畫意;如果登上紅門堡正門的城樓﹐回望紅門堡的建築依山就勢﹐層樓疊院﹐景致也很吸引。再說遊﹐兩堡並非建於同時﹐王家亦興盛了二百多年﹐宗族繁衍﹐匯成這個超過百座院落的民間大宅﹐要遊遍是不大可能的。走進高家堡敦厚宅的大廳﹐上懸「法司馬訓」的牌匾﹐強調要遵從司馬光尊尚節儉的訓誡﹐可見王家大院與喬家大院一樣服膺儒道﹐追念祖先、重禮尊教、長幼有序、上下有別的思想體現於各宅院的設置以及許多細節中。

高家堡宅第

回望高家堡

法司馬牌匾

然後說賞﹐我認為王家大院最大的亮點是三雕﹐簡直是一個雕刻藝術廊。所謂三雕﹐即磚雕、石雕和木雕。磚雕最多﹐大門前的照壁﹐大門邊的對聯、過道的影壁、土地神龕都是磚雕作品﹐如敦厚宅的雙獅滾繡球照壁﹐凝瑞居的五福捧壽照壁、靜思齋的鹿鶴(諧音六合)同春影壁等。石雕則常見於門墩、門鼓、階石、柱礎、牆基石等﹐凝瑞居的牆基石最多﹐用五子奪魁、吳牛喘月、二十四孝故事等為題材﹐而石階欄杆柱頭有不同猴子(猴與侯同音)的造型﹐最為有趣。

鹿鶴同春影壁

猴子柱頭石雕 

桂馨書院的木雕最精緻﹐以三星高照窗櫺較出名﹐此外各院門前的掛落、帘架以至垂花門的柱頭等﹐都不乏精美的木雕。最後說居﹐當然要在大院居住是不可能的﹐桂馨書院有一副寫在木上的楹聯﹐可藉此想見住在這裡的王家子弟的生活:

萬卷詩書四時在讀一朝悟  

十年寒窗三鼓燈火五更時

大院一景

三星高照窗櫺    

< 接上頁 >

< 接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