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 1 |  2 |

 

永州訪古記(下)

 
     
  永州尋柳踪()  

到永州尋找柳宗元的足跡是我的夙願,但早已聽聞他筆下的景物其實都很普通,只因柳文用筆凝錬,情景相生,令讀者受感染而生喜愛罷了;也知道他的遊記只是一個逐臣心境的投影,加上千年以後地貌的變遷,要重睹柳文的美景,只是一廂情願吧。

鈷鉧潭(磚畫)

小石潭(磚畫)

西山(磚畫)

原來柳子街是一直延伸至西山腳下的,走了不遠就到了西山口。當年柳宗元「始得西山」,「遊于是乎始」,並寫了《永州八記》,他筆下的景點就散佈在西山之下,愚溪之濱。第一個找到的是鈷鉧潭:

其清而平者且十畝,有樹環焉,有泉懸焉。」

眼前的鈷鉧潭並不大,也不見那「有聲潀然」「而墜之潭」的瀑布呢。

鈷鉧潭  

從鈷鉧潭繼續西行,不費勁就發現潭西小丘,不過所謂「小丘」只是一堆堆石頭,而且也真太「小」了。然而細心觀察石頭的形狀、佈置,也有幾分近似柳文所寫的
其嶔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於溪;
   其衝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
」。

 

潭西小丘

從小丘繼續西行,又得小石潭。雖「隔篁竹」,但未「聞水聲如鳴珮環」,小潭確是「全石以為底」,可惜潭中無魚,難以重溫柳文那一個知魚之樂的活潑畫面。

 

小石潭

 

從小石潭折回西山道口,沿斜坡上西山。西山其實不高,山上有簇新的柳子街小學及其他高大的樓房,已成了一個新發展的小區,更難使人想像它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中那特立不凡的氣象了。

  柳子廟小學

後來我走到瀟水的對岸,登上零陵樓後轉到東山(懷素)景區,唐代狂草書法大師懷素的遺跡已無法尋覓了,只剩下一塊「綠天蕉影」遺址的石牌聊供憑弔而已。

零陵樓   綠天蕉影

山上有武廟及高山寺,武廟正在關閉維修,沒料到高山寺就是唐代的法華寺,柳宗元當年曾住在寺中,有一次坐在法華西亭,望見對岸的西山,觸發他要渡江尋幽探勝。現今高山寺只是一座蕭條的寺廟,沒有什麼香客,只見寺僧坐在庭院幹活而已。

高山寺  

永州不是一個旅遊城市,旅遊配套很差,除了一條柳子街外,在城中很難令人想起柳宗元,更遑論懷素、元結等,有些景點雖仍有其名,實已類同廢置,如懷素園、朝陽岩、迴龍塔等。這次我不為找不到柳宗元所描繪的美景而失落,只是親睹永州並不著力於保育文物和推廣傳統文化,不免有點悵然。

    朝陽岩

 

寧遠謁舜陵

 

離開永州零陵,下一站就是寧遠。寧遠在零陵的東南面,約需兩個半小時的車程。進入寧遠縣界,有一宣傳牌大字寫著:「建設綠色寧遠  描繪錦繡九嶷」。

九嶷山就在寧遠境內,也是五帝之一虞舜的歸葬之地。
史記•五帝本紀》:

舜南巡,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舜帝陵廟

  舜帝塑像

蒼梧就是今天的寧遠,而九疑是九嶷的舊寫。寧遠縣城其實不大,城中的主幹道泠江路散佈著不少賓館和食肆,旅遊配套比零陵好得多了。除了泠江路外,又有重華路、九嶷路、女英路等,都與舜帝有關,我對這個縣城的第一印象不錯。

    寧遠縣城

翌日清晨下著微雨,我在水市路汽車站坐中巴前往九嶷山,車程30公里。不過道路並不平坦,坐在車上時受顛簸之苦,幸好窗外滿目田疇,田野盡處層巒疊嶂,風景甚美。看著窗外群峰伴隨車子奔馳,發覺它們都朝著九嶷山的方向傾斜,難道這就是有名的「萬山朝舜」嗎﹖只可惜我坐的是公車,不可能叫停司機給我下車拍照﹗

九嶷雲霧   萬山朝聖

中巴的終點站就是舜帝陵。過了明德牌坊及金水橋,踏上長約百米的神道,夾道對稱地排列七隻神獸、四個翁仲(武將、文臣各二)。走完神道,才到了寬闊的廣場,只見積水的廣庭印著舜帝陵廟的一個倒影,倍感氣勢不凡。廟門正對的是娥皇峰,霧氣飄浮,時明時滅,有一種莫名的神祕感。

神道石獸   陵廟倒影

入廟後,前面迎著的是一道午門,兩邊有鐘樓和鼓樓,是皇城的規格呢。過了午門就是拜庭,右邊竪立祭文數方,左邊放了一塊叫「萬山朝聖」的大理石;拜殿懸掛今人歌頌舜帝的匾額,陳列祭祀用的禮器和樂器。進入正殿,只見舜帝持劍而坐,背後又是一幅「萬山朝舜」畫,兩壁則依次貼了「仁孝」、「南巡」、「韶樂」、「禪讓」的故事畫,殿後還有「二妃圖」,概括了大舜一生的事跡。

午門迎客   大舜故事

從正殿走到寢殿,亦即舜帝的陵墓所在,這是我最感興趣的地方:究竟舜帝的墳墓是怎樣的﹖可信不可信﹖原來舜帝以山為陵,他的墓冢就是背後的山,叫使舜源峰。我覺得這個想法真有意思,虞舜的德行真可配得上整座山啊﹗墓碑刻著「帝舜有虞氏之陵」的隸書,相傳是出自東漢蔡邕之手呢。寢殿的工作人員很熱心地為我解說,她說:「這個陵山有許多楓樹,到了秋天,紅葉丹丹,更好看呢﹗」帶著美好的想像,我就離開這個被群峰環抱,安葬著四千年前萬民讃頌的聖君之地:舜帝陵。

以山為陵   漢隸墓碑

寧遠文廟位於縣城中心,也值得一看。文廟亦即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中國有點歷史的縣城都有文廟,參觀多了會覺得大同小異。一入門,我卻被橫在前面的荷池所吸引,先聞淡淡清香,再見紅花灼灼。這是半月形的泮池,是文廟必有的部分。

泮池荷影  

繞泮池走半圈,就到了櫺星門;循櫺星門直進,過了大成門,就到大成殿。一路上只見廟中的白石雕刻,都因沒有洗刷而變黑了,連過庭的地板也破裂了,這座文廟不事修飾,反令我覺得古意盎然。

    白石雕刻

廟中最大的亮點是集中於大成殿前十多根高5米的浮雕鏤孔雲龍或雲鳳石柱,除了雕工精湛,能兼有龍鳳,據說在國內文廟也是僅有的。

大成殿石柱群   罕有的鳳柱

於祁陽與零陵先後看到兩塊三絕碑,在九嶷山拜謁了舜陵後,下午離開寧遠,坐車前赴郴州,繼續湘南的訪古之旅。


< 上一頁 >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