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回首頁 >> |
盡得風流說紹興(上) |
|
1 | 2
|
3 | |
|
一說起紹興,大家立即想到什麼呢﹖
紹酒,還是魯迅﹖
名酒與名人,確是紹興的象徵。
紹興是中國內地公佈首批24個歷史名城之一,紹興的古名是會稽,曾是春秋越國的都城,建城的歷史比杭州還早。2016年4月底,我取道杭州,抵紹興後共留了四天,差不多走遍古城內外的文化景點。對於紹興的酒和食物,我沒多留意,四天行程中,最大的體會是此地歷史蘊藏甚深和名人甚多,很希望就所見所得和大家分享。 |
|
水鄉紹興 |
紹興黃酒館 |
|
|
|
|
|
書聖王羲之 |
|
|
記得參觀紹興西郊蘭亭時,在王右軍祠內看到一個牌匾,上寫「盡得風流」四字。
王右軍就是王羲之,東晉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當時在會稽任官的王羲之邀集好友41人於蘭亭修禊雅集,即席書寫了一篇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這真是一件千古傳誦的風流韻事,王羲之也就成了「書聖」。我和大家細述紹興名人及有關名勝,就從王羲之開始吧。 |
|
王右軍祠 |
蘭亭匾額 |
|
|
康熙蘭亭序 |
|
風流韻事 |
|
蘭亭是一個清雅的景點,入門後修竹夾道,走不多遠就到了鵝池。池上有鵝池碑,「鵝池」二字相傳是王羲之、王獻之合寫的,故又稱「父子碑」。鵝池中有白鵝成雙地出游,狀甚悠然。 |
|
鵝池名碑 |
|
白鵝出游 |
|
經過內有康熙御筆的蘭亭碑亭後,就到了流觴亭。亭內正中屏幛嵌了一幅石刻「蘭亭曲水流觴圖」,亭前重塑「曲水流觴」的實景,只見流溪蜿蜒,岸石棋佈,足可令遊人發思古之幽情。 |
曲水流觴 |
|
|
|
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已成了唐太宗的陪葬品,但自唐朝以來臨摹《蘭亭集序》的書法家多不勝數,在王右軍祠內陳列了歷代蘭亭摹本,其中以唐代三家(馮承素、虞世南、褚遂良)最為珍貴。蘭亭景區內還有一個書法博物館,蘭亭不啻書法愛好者朝勝之地。在流觴亭後,我看見一位母親在「臨池十八缸」邊教兒子練習毛筆,那情景真教人感動﹗ |
|
題扇故事 |
|
薪火傳承 |
王羲之出身於山東琅琊大族,父輩隨晉室南遷,他在建康(南京)成長。49歲任會稽內史、右軍將軍,在紹興為官四年。紹興城北有一個蕺山,王羲之當年的住所就在蕺山下,所以這一帶現在稱為「書聖故里」。 |
|
|
|
蕺山水鄉 |
尋訪「書聖故里」是一個愉快的經驗。沿著蕺山街前行,兩旁都是舊房子,小橋流水,一派江南水鄉的風光。未幾到了題扇橋,此橋是因王羲之為老婦題扇的故事而建的。橋邊有題扇亭,已成了烏篷船碼頭;我更喜歡的是對岸一片白牆上複製了一幅《快雪時晴帖》,令人不禁駐足細賞。 |
白牆墨跡 |
|
|
題扇橋附近有一條躲婆弄,傳說那老婦得知王羲之的字值錢後,就常來找他求字,令他不勝其煩,於是躲在橋西一個小弄去避她。站著這條窄巷前,想起這個故事,不禁笑了起來。 |
|
|
躲婆窄弄 |
過了躲婆弄口,再往前行,就見到戒珠講寺了。寺右對著一方大池,池水全黑,這就是墨池,傳為王羲之在此練筆所致。 |
羲之墨池 |
|
|
戒珠講寺原為王羲之故宅,王羲之辭官後隱居於此。後來王羲之參悟佛理,就捨宅為寺,最後携眷終老於嵊州。如今戒珠講寺實際已成了王羲之紀念館,除了陳列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外,也介紹王羲之的生平和傳說。 |
|
|
書聖故宅 |
戒珠講寺的背後就是蕺山,蕺山又叫王家山,據說因為紀念書聖而得名。山上有蕺山書院,明末大儒劉宗周曾在此講學,成為浙東學派的代表人物。
|
蕺山書院 |
|
|
|
|
沈園與陸游 |
|
|
除了書聖故里,紹興城中又有魯迅故里。鄰近魯迅故里,也有一處非常出名的地方:沈園。沈園原名沈氏園,是南宋越州沈家的私宅花園,每年春天都對外開放,而沈園就因一對男女在此邂逅和一首詞的誕生而名傳千古。 |
沈氏名園 |
|
釵頭鳳詞 |
這對男女是本已為夫婦的陸游與唐琬;這一首詞,就是陸游哀感痛絕的《釵頭鳳》: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恩愛的夫妻被充滿偏見的婆婆拆散,令唐琬再嫁而早逝。相信走進沈園的遊人多半是因為這個愛情悲劇而來,希望在園中有所觸感,有所憑弔吧。穿過寫著「沈氏園」的石牌坊,路旁有一大石中間斷開,叫「斷雲」(取「斷緣」諧音)。
|
|
進園一片古木森森,過冷翠亭後,繞著池塘邊到了沈園的古跡區。古跡區裡復原了幾處古跡,從六朝到明代,其中有一個葫蘆池,考證是宋朝舊物,也許就是陸、唐當年相見之處。
陸游詩曰: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看著這個小池,令人不勝欷歔。 |
|
冷翠亭 |
|
葫蘆池 |
|
最多人駐足的地方必是那塊「釵頭鳳詞碑」了,南宋紹興21年(1151),陸、唐分開後一日在沈園偶遇,陸游百感交集,即在園牆上題詞;後來唐琬知道後,寫了一首和作,未幾就抑鬱而死。眼前的詞碑當然不是舊物,並排的兩首《釵頭鳳》也只是書法家的墨寶。但當園中的導賞員把陸唐的淒美故事娓娓道來,然後深情地朗誦起「紅酥手,黃縢酒……」時,我這個路過的旁聽者也深受感動。 |
釵頭鳳詞碑 |
|
|
|
在古跡區內,站在孤鶴軒前回望宋池塘,最有情調﹗只見一泓深綠倒映著池邊的濃陰及天光雲彩,連周邊的園景都沈浸在一片陰陰的色調中,使人有時光倒流之感。 |
孤鶴軒 |
|
宋池塘 |
|
經過半壁亭後,繼續前往南苑。現在的南苑已闢為陸游紀念館了。陸游,字務觀,號放翁,是越州山陰(即今紹興)人。他不只是詞人,更是偉大的愛國詩人。梁啟超有詩讚曰:
「集中十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
|
陸游紀念館 |
|
梁啟超詩 |
|
陸游紀念館又叫務觀堂,堂中有陸放翁遺像,堂內陳列許多陸游的書稿。堂前是一個廣場,兩邊放置題為「孤村夜雨」、「鐵馬冰河」的兩大雕塑,概括他的一生景況。出了廣場,到安豐堂,堂內有詳細的陸游史跡陳列,對陸游的愛好者真是一個好去處。出了安豐堂,就是沈園的南門入口了。 |
|
陸放翁像 |
|
孤村夜雨 |
|
|
|
|
|
|
<<接下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