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回首頁 >> |
|
|
|
一祠一廟說廣州 |
|
|
|
|
在我教學生涯最後十年中,因每年都要負責中六境外學習,而遊學的地點大半選擇廣州,藉著探路之便,加上自己對文化、歷史的興趣,我走訪了廣州大大小小的景點六十多處。如要從這些景點中選兩個最具代表性的,我會選一祠一廟,即陳家祠和南海神廟。 |
|
|
|
|
|
百粵冠祠陳家祠 |
|
|
陳家祠位於中山七路,是地鐵的一站,交通極便。陳家祠又名陳氏書院,落成於光緒二十年(1894)。它是廣東省七十二縣陳姓族人捐資興建的合族祠,供奉遠祖舜帝及歷代陳姓祖先;由於廣東各縣赴省城應考的陳姓子弟在此讀書居停,故又有書院之名。 |
陳氏書院 |
|
|
陳家祠平面呈正方形,由十九座單體建築組成,以中路為主線,兩邊廳堂、廂房圍合,庭院相隔,長廊相連,甚為對稱而規整。 |
|
|
陳家祠 |
|
|
陳家祠七絕 |
|
到陳家祠要看的重點不是舊日祠堂或書院的風貌,而是由無數廣東能工巧匠所留下的建築裝飾藝術。此中包括三雕(石雕、磚雕、木雕)、二塑(灰塑、陶塑)、鐵鑄、彩繪,合稱「陳家祠七絕」。 |
|
來到陳家祠前,即會被它的巍峨、瑰麗的外觀所吸引。在進入正門前,我建議先去欣賞鑲嵌在外牆上的六幅掛線磚雕,當中有兩幅取材戲曲、小說故事的大型磚雕,即「劉慶伏狼駒」和「梁山聚義」,其刀工之細膩,人物形象之栩栩如生,確是令人歎服。 |
|
磚雕:劉慶伏狼駒 |
|
磚雕:梁山聚義 |
|
四幅花鳥圖磚雕,兩邊都刻有不同書體的詩句,筆鋒剛勁有力,凸現磚雕的特別效果。 |
磚雕:程顥春日偶成 |
|
|
|
陳家祠的正門可看的有石獅和石鼓,我認為更不可輕輕掠過每個台基、牆裙、柱礎上的石雕,有大量寓意吉祥的圖案,如「寶鴨穿蓮」(鴨諧音甲、蓮諧音年,有連登科甲之意)
、「封侯掛印」等,也有不少古人故事,如「蘇武牧羊」、「踏雪尋梅」等。 |
|
石雕:寶鴨穿蓮 |
|
石雕:蘇武牧羊 |
中進月台的石欄杆也不要漏看,其下欄板有不少吉祥圖案,特別望柱頭所雕的楊桃、桔子、葡萄等水果,甚有嶺南風味呢。 |
|
|
|
石雕:楊桃 |
陳家祠木雕之眾多與精緻被譽為嶺南之最,如首進頭門的樑架已令你看得目定口呆,此後「聚賢堂」大廳和後進神龕都充斥著以歷史故事為題材的木雕精品。 |
木雕:曹操大宴銅雀臺 |
|
|
|
不過最多人駐足觀看的是首進大廳由四塊雙面木雕組成的屏門,前面一塊刻了芭蕉樹下母雞帶小雞覓食的圖畫,寓意「創大業兒孫永發」。背面的一幅,用蒼勁的粗竹扭成一個「福」字,合成「祝福」之意;若再加細看,左邊也是一個「多」字,右邊則是草書的「壽」字,在蟠屈的竹上也散佈了八隻仙鶴(鶴隱喻長壽),匠人的心思真教人叫絕﹗ |
|
木雕:創大業兒孫永發 |
|
木雕:祝福多壽圖 |
|
陳家祠各座建築物的屋頂共有十一條脊飾,又稱花脊,都是石灣陶塑師傅的傑作,只見樓閣亭台,各色人物粉墨登場,上演著一幕又一幕戲曲故事,活像高空的戲台。每條花脊兩邊總有騰躍若飛的鰲魚,寓意狀元及第。 |
|
陶塑:花脊 |
|
陶塑:智取姜維 |
|
若說最為色彩斑斕,使人看得賞心悅目的就非灰塑莫屬了。灰塑以石灰和稻草為原料,是嶺南特有的裝飾工藝,在屋脊之下,特別是各屋之間的連廊有大量陶塑作品,無論是吉祥圖畫如「松鶴延年」抑或是小說故事如「桃園結義」等,都令你目不暇給。 |
|
灰塑:松鶴延年 |
|
灰塑:桃園結義 |
|
在一條垂脊前沿,一隻獨角獅彷彿凌空而下;最令人難忘的則是作為點綴或陪襯的無數蝙蝠,全像嘻皮笑臉的小胖子,與金錢、壽桃、如意、牡丹等構成寓意吉祥的圖案,蝙蝠造型真是陳家祠最大的特色。 |
|
灰塑:獨角獅 |
|
灰塑:俏皮的蝙蝠 |
在中進月台的白石欄板也嵌了16幅鐵鑄圖畫,包拾「麒麟送玉書」、「三羊啟泰」等,難得一見。 |
|
|
|
鐵鑄:三羊開泰 |
兩旁東、西廂的牆上,分別貼了「滕王閣序」和「夜宴桃李」的彩繪,都取材於文學名篇,也可一探究竟。 |
彩繪:滕王閣序 |
|
|
前門除正門外,兩邊各有兩座廊門,依次寫著「德表」、「蔚穎」、「昌媯」和「慶基」,由此通到兩座主建築之間的幾條青雲巷,穿行其間,或會有令你驚喜的發現。 |
|
|
灰塑:福運連綿 |
|
|
祭海神壇波羅廟 |
|
南海神廟位於廣州黃埔區,始建於隋開皇十四年(594),是中國古代規格最高的祭海場所,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它建於扶胥港的海邊,扶胥港是唐、宋、元三代的廣州港外港,而南海神廟的前面便是渡頭,所以來到廣州貿易的商旅例必進廟燒香,祈求神靈的庇佑。 |
|
現在南海神廟仍有一個清代碼頭遺址,叫做「扶胥古埗」。從碼頭往神廟走去,經過「海不揚波」石牌坊,也是清代的遺物,三間、四柱、二樓,形制相當古樸。 |
|
古碼頭 |
|
清代牌坊 |
|
頭門兩側均有塾台,保留了周代的建制。進門後東側有唐元和十五年(820)重修南海神廟所立的碑,碑文由時任袁州刺史韓愈所撰,被稱為鎮廟之寶。儀門內有康熙下詔所立的巨碑,那時清廷已平定三藩,也解除了海禁,在他五十大壽時親寫的「萬里波澄」四字現仍留在南海神廟,也是不可多得的文物。 |
|
韓愈碑 |
|
康熙碑 |
|
神廟大殿是1996年重修後再開放的,仿明代建築,雄偉軒敞。儀門有一副對聯:
「鎮海神庥永 司南廟貌崇」
把「南海神廟」四字都嵌進對聯了。大殿供奉的是南海之神祝融,傳說堯帝遣獨子驩兜開拓百越,後成了南方人的祖先,人們又稱他為赤帝。唐玄宗冊立南海神為廣利王,於是又有廣利王的封號。 |
|
神廟儀門 |
|
南海之神 |
|
頭門兩邊分立著千里眼、順風耳,比較少見;最有趣的是儀門外廊立了一個貌似西域人,舉手於額作眺望狀的塑像,本地人戲稱「番鬼望波羅」。原來他是唐朝從古波羅國(即印度)來中國的使者達奚,他上京朝貢後,準備回國時把隨身帶來的兩棵波羅樹苗種在南海神廟前。後來波羅樹長得很茂盛,又是神廟所獨有,故南海神廟又叫波羅廟。 |
|
千里眼 |
|
番鬼望波羅 |
|
南海神廟原在海邊,附近有一土阜叫章丘,上有浴日亭,是看日出的好地方。宋紹聖元年(1094),蘇軾被貶惠州,路經南海神廟,曾登浴日亭觀日出,寫了一首七律,其中一聯曰:「坐看暘谷浮金暈,遙想錢塘湧雪山」,從此南海神廟就成了名勝,「扶胥浴日」也成為羊城八景之一。
現今浴日亭仍在,亭內立了蘇軾和陳白沙的詩碑,只是滄海桑田,南海神廟已不在海邊,而章丘崗上也不復見大海了。 |
|
浴日亭 |
|
東坡詩碑 |
|
南海神廟有很多古樹,包括木棉、海紅豆、波羅樹等。波羅樹又叫無花果,果肉香甜,果仁像板栗。 |
波羅樹 |
|
|
每年農曆二月初九至十五是波羅誕期,善信參拜了南海神後都喜歡帶一隻波羅雞回家。「波羅雞」其實是一種小工藝,也是一句歇後語:「一味靠黐」。 |
|
|
波羅雞 |
陳家祠是民間藝術的大觀園,南海神廟是嶺南歷史、民俗的小窗口,參觀的內容極之豐富,如你有興趣去廣州一遊,我會大力推薦這兩個地方。 |
|
|
|
(全文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