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回首頁 >> |
|
|
|
龍虎山遊記 |
|
位於鷹潭市的龍虎山,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因為它既為道教的發源地,也是一處丹霞美景。2017年4月我們一行七人到江西東部旅行考察,其中一天的行程就是龍虎山。 |
|
|
溯道教之源 |
|
|
「溯道教之源、攬瀘溪之勝、探崖墓之奇」,這是龍虎山風景區的標語,也指陳了遊龍虎山的三大目標。從僊水巖大門進入景區,走一段林蔭路到河邊,一座座紅砂岩峰怡然入目。但我們先不遊河,坐擺渡過對岸後,就直奔觀光車站,因為遊程的第一站是往東北走,走到最遠的上清古鎮。 |
|
僊水巌大門 |
|
紅砂岩峰 |
|
到了上清古鎮,再坐一程車到大上清宮。大上清宮始建於東漢,原為天師草堂,也就是第一任天師張道陵修道成仙之所。我們先進福地門,說用左手摸摸那門牆的磚頭就可用右手接來福氣。 |
福地門磚 |
|
|
大上清宮屢經擴建,明清的規模僅次於故宮,不過這情景只能在舊畫中看見,現在太上清宮的修復只完成了第一期而已。 |
|
|
大上清宮舊畫 |
沿龍街走到下馬亭,亭內是樹立二十八根楹柱的星宿殿。然後參觀東隱院、老樟樹等,最值得一看的是伏魔殿內的鎮妖井,傳說是《水滸傳》所提及洪太尉放走108災星之處。 |
|
下馬亭 |
|
鎮妖井 |
|
參觀完大上清宮後,我們回到上清古鎮。所謂古鎮,現已變成一條仿古商業街了。我們在鎮上尋找天師府和留侯家廟。先來到留侯家廟,這裡面積不大,它的來歷可從大門的對聯看出:
「子房勳功御封留侯
張陵傳道勅賜家廟」
原來道教奉張良為先祖,但張良與張道陵同受供奉,則較少見。 |
|
古鎮一景 |
|
留侯家廟 |
|
天師府的全名是嗣漢天師府,現址是明代洪武元年(1366)所建,乃歷代天師居住及祀神之所。府中有不少殿宇、府第、廳堂、庭院等,保留下來的古物也不少,如千年羅漢松,元代銅鐘等。對於道教的符篆、法訣,我們一竅不通,但隨眾在玉皇殿前走了一次「步罡踏斗圖」,倒是一個有趣的經歷。 |
|
千年羅漢松 |
|
步罡踏斗
|
|
離開上清古鎮,又坐一站車到正一觀。正一觀建於龍虎山下,真有龍蟠虎踞的氣勢。天師道到了明代自立為正一派,以與其他教派區別,大家對道教又多了點認識。從正一觀步往竹筏碼頭,路上有一個洗手間,竟以太極二魚區分陰陽,門匾題為:「五穀輪回」,而一副對聯更加逗趣:
「正急時際憋如魑魅 一蹵功夫脩成神仙」
真有道教式的幽默感﹗ |
|
正一觀 |
|
妙趣洗手間 |
|
|
|
|
攬瀘溪之勝 |
|
坐竹筏遊瀘溪河,大家都期待沿河目睹奇形怪狀的石峰,耳聞那些雖是杜撰但又不失妙趣的故事。撐竹筏的是個中年漢子,遊程開始不久他就用帶鄉音的普通話介紹第一個景觀:雲錦石,說它是一本打開的書冊,只要細心看,你會看出書中的「顏如玉」、「黃金屋」……然後他就鄭重聲明,第一個故事是送的,如要聽下去,每人就得付10元,不然你們只等於白遊一趟了。大家對這近乎勒索的聲明十分反感,都拒絕他的要求。 |
|
青青瀘溪 |
雲錦石 |
|
「就讓我來介紹吧,過了雲錦石,前面這個應是道堂岩了。」幸好我事前做了點準備,加上遊伴剛把這段遊程的導覽圖拍了下來,就一起按圖索驥
:
「剛過去的是文豪峰,你們回頭看看,是否很像魯迅先生的頭像﹖」我偷眼看看船伕,他拼命地抽煙,一臉無奈。
|
文豪峰 |
|
|
然後我們又找到了仙菇石、臉譜石、雄獅岩,辨認了雙面石、丹勺洞、蓮花石、仙桃石等,雖然沒人說出「十不得」之類的有趣故事,但乘著江上的清風,應接滿目秀美的山水,大家愉悅的心情似乎都沒被剛才的一點不快所擾動。 |
|
|
|
雄獅岩 |
雙面石 |
仙桃石 |
上岸前,那船伕把摺起的兩頁紙給我,請我轉交岸上的人,不然他就拿不到工資了。我沒有翻看那兩頁紙,但我對他頓時起了一點同情。作為世界自然遺產並已評為5A景區的龍虎山,竟容許這種落後的營生方式繼續存在,管理當局實難辭其咎﹗ |
|
|
|
|
探崖墓之奇 |
|
上岸的地方是仙女岩,以岩山如一個躺臥著的仙女而得名。在北面石壁下部有很大的岩縫如女姓的陰部,又稱為「大地之母」。 |
|
仙女岩
|
從竹筏上岸不遠處,有一道陡斜彎曲的鐵梯指向崖墓探奇亭,大部分遊人都望而卻步。我和朋友攀援而上,愈往高爬,愈覺得這裡是欣賞龍虎山丹崖碧水的最佳角度;上到探奇亭,才知道可以近距離觀看懸棺,真是一舉兩得﹗懸棺又叫崖墓,是春秋戰國時古越人的一種葬俗,至於這葬俗的來源及有關細節,至今還是一個謎團。 |
大地之母 |
|
|
丹崖碧水 |
越人懸棺 |
|
在仙女岩南面山腳下有一座飛雲閣,是每天定時表演「升棺」的地方。來到仙女岩的人多會到飛雲閣去看「升棺」,以求一個好意頭吧。在表演之前總有幾艘竹排泊岸,上面站著鸕鷀,吸引人們觀看;人們也會和竹排的漁民買點小食,藉以打發時間。在我看來,「升棺」只是一種雜技表演,與禮俗無關,是可看可不看的。 |
|
升棺表演 |
|
竹排鸕鷀 |
|
|
|
|
|
象鼻山行 |
|
|
看完「升棺」表演已下午二時多,我們不可能走完預定的行程,只好分開兩組,各循所好:一組參觀無蚊村,一組前往象鼻山。我選擇了後者,坐觀光車到了象鼻山東門,攀躋一段台階路後,就到達高空棧道的起點。那個可與桂林媲美的「象鼻」就在不遠處,自然成了拍照的熱點。我們並不就此滿足,準備走完這棧道。 |
高空象鼻 |
|
|
|
棧道圍繞赤紅的岩壁而開鑿,隨著棧道繞過一山又一山,回望剛才走過的許多路,有無比的快感。老實說,棧道的山景一般,近景不過是蟾蜍峰、蠟燭峰等三數石峰的反復出現,而瀘溪河又太遠,山谷下時見一簇簇房舍而已。 |
|
紅岩棧道 |
|
棧道山景 |
幸好岩邊山花爛漫,常有粉白的吊鐘花或小黃菊向你招手;進入古藤長廊,串串油麻藤(又叫禾雀花)更令你應接不暇;最難得見的是蔓生於岩壁有如禾草般的鐵皮石斛,這可是龍虎山的仙草呢。全程棧道大多平坦易行,不覺走了兩小時後,我們在後障排衙下山,一直走到浴仙池,然後乘觀光車回返了。 |
 |
 |
|
山中黃菊 |
油麻藤花 |
鐵皮石斛 |
龍虎山除具山水之勝外,亦有深遠古代文化的遺留,難怪成為江西省丹霞美景的代表。一天行程,雖未能兼收全得,但已覺收穫不錯了。 |
|
|
|
(全文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