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憐花惜葉記行蹤(四) |
||
|
春秋二季是一年中出行的黃金檔期。寫過春花後,也得說說秋葉了,看秋葉,和尋春花一樣,刻意去求未必是最好的,偶爾得之反而更令人回味。 |
||
|
|
||
|
秋來二色重紅黃 |
||
|
一. 秋雨梧桐葉落時 |
||
![]() |
說起賞秋葉,就從2012年12月底參加了名為「粵北風采」的旅行團開始吧,那時因為看到「數百畝楓樹」和「十萬畝銀杏」的行程簡述,便欣然報名了。第一天到從化石門森林公園去看紅葉,失望的是那裡的「楓林紅葉區」只有楓林,已無紅葉可看了。 |
|
|
楓 葉 (一) |
![]() |
|
|
第二天抵達南雄帽子峰林場,只見山谷中有一片浩瀚的林海,可惜當時銀杏葉均已落盡;景區有一條「黃金大道」,兩旁整齊地種植了高大的銀杏樹,地上還殘留著黃葉,禿枝上仍掛著紅燈籠以點綴一下氣氛而已。 |
||
|
帽子峰林場 |
||
![]() |
此團的範圍是韶關,平心而論四天行程的安排是不錯的,包括往遊南雄的珠璣巷及梅關古驛道,也參觀了始興東湖坪曾氏圍屋,都使我收獲不少。那年冬天粵北特別寒冷,記得大家身上都穿上羽絨服,後來才知道賞紅楓或看銀杏一般在深秋時分,我揀了一個12月底的團去「追楓逐杏」,只能緣木求魚。 |
![]() |
|
南雄珠璣巷 |
東湖坪圍屋 |
|
![]() |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時」(白居易),如數最能代表秋天來臨的,在古人的眼中,不是紅楓,也不是銀杏,而是梧桐。 元人散曲中的「瀟瀟夜雨滋黃菊,颯颯金風翦翠梧」(無名氏),「庭前落盡梧桐」(朱庭玉),聽說梧桐對秋氣的捕捉是最敏感的,一旦西風刮起,梧桐就開始落葉了,「一葉落知天下秋」,就是這個意思。 在我八年的行旅中,偶能走在一條老舊的梧桐路上,都是令我懷念的事。 |
|
|
梧 桐 |
![]() |
|
|
2012年2月那次「江南賞梅之旅」的第一站是南京,第二天參觀總統府。這個行程本與賞梅無關,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總統府前那一排白森森有如劍戟的大樹,導遊說這是「法國梧桐」,在江浙一帶是頗常見的。那時並非秋天,當然不是梧桐葉落之時。
|
||
![]() |
總統府外 |
|
|
2013年11月遊罷武當山回到武漢,被安排在東湖聽濤景區閒逛時,屈原紀念館前有兩棵梧桐掛著黃葉,令我感到濃郁的秋意。
|
||
| 屈原紀念館 |
![]() |
|
|
2014年10月到了鄭州,旅遊巴穿過舊城區去找尋落腳的商務酒店時,經過一段比較狹窄的路,夾在路旁的是斑白蒼勁的法國梧桐,兩邊的樹冠在路中交疊,形成了一條褐色的隧道,這時我沒法叫停旅巴,好讓我下車拍一張照片,只能捕捉到它的路名:銘功路。 |
||
![]() |
褐色隧洞 |
|
|
2015年11月遊鎮江,仍記得鎮江金山寺景區前的那一列梧桐,葉子在晨光下閃動金光,令我萌生颯爽的快感。
|
||
|
金山寺前 |
![]() |
|
|
遇上最美的梧桐林是2017年11在襄陽時,那時我們往遊習家池。習家池又名高陽池,西晉時襄陽太守山簡在此飲得酩酊大醉,於是「山翁醉倒」就成了文學的典故。
|
||
![]() |
習家池 |
|
|
習家池內有一片很大的梧桐林,樹身參天摩日,當時黃葉掛滿高枝,也飄灑了一地,令我們流連忘返。 |
||
|
梧桐林 |
||
|
|
||
|
二. 霜葉紅於二月花 |
||
|
說過梧桐,繼續回顧我那「追楓逐杏」的履歷吧。 所謂「追楓」,另一個說法就是賞紅葉。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經霜後的紅葉可比春花更嬌艷;「小楓一夜偷天酒,卻倩孤松掩醉容」(楊萬里),說楓葉偷酒喝醉了,想來也很可愛 。 |
![]() |
|
![]() |
經霜艷紅 |
|
|
當然「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毛澤東),應是賞紅葉者所期盼的情景吧。中國的賞紅葉勝地,我最先知道的是北京的香山。 1979年我到過香山,只記得曾遊過碧雲寺,可惜那時正值暑假,是不可能看到紅葉的。
|
||
|
層林盡染 |
![]() |
|
|
2014及2015年的11月,我兩次往遊江蘇南部包括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五地,也趁深秋時節去看看紅楓。 2014年我在蘇州逗留了四天,主要是看園林,其中騰出一個上午往城西15公里的天平山,目的是看楓葉。
|
||
![]() |
楓香葉子 |
|
|
過了山門,有一座「先憂後樂」的牌坊,這裡原是紀念范仲淹的地方,這時節也正舉行紅楓節。
|
||
|
先憂後樂 |
![]() |
|
|
天平山最有名的是「五彩楓」,山下有一個白雲池,繞著池邊就有一叢叢的楓香樹,你可在同一叢樹中看出嫩黃、暗黃、橙紅、赭紅、深紅等不同顏色,顛覆了我以為楓葉只有紅色的想像﹗據說這一片楓林還是范仲淹的裔孫所植的,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
|
||
![]() |
五彩楓 |
|
|
其實,天平山上的楓樹不多,所見盡是嶙峋怪石,所以又有「萬笏林」的雅稱;倒是山下有不少與范仲淹及白居易有關的建築、遺迹和故事,更令我留連不已。
|
||
|
天平山景 |
![]() |
|
|
為了尋訪另一個賞楓勝地,2015年我又專程來到南京城東北22公里的棲霞山。 棲霞山下有始建於南齊永明七年(489)的棲霞古寺,山門寫著一副嵌字對聯:「棲山觀自在 霞水樂長安」。
|
||
![]() |
棲霞古寺 |
|
|
入寺後往西行就是明鏡湖,湖邊也有幾樹紅楓,但與天平山的五彩楓相比,顯得一般而已。
|
||
|
明鏡湖 |
![]() |
|
|
寺後的千佛岩被認為是華東最大的佛窟群,據說保存了佛像達七百尊,可惜除了三聖殿內的三尊大佛外,觸目所見大部分的佛像已因風化嚴重而殘缺不全,十分可惜。經過一個一個佛窟後,就踏上了棲霞山徑。
|
||
![]() |
千佛岩 |
|
|
一路上紅楓或疏或密地分佈,楓葉的顏色確不只是紅,也有綠和黃,或綠中透紅,或紅黃駁雜,就是紅也有深淺鮮暗之別,每走幾十步,就引得我要停下來拍照。愈往山上爬登,紅葉卻愈少了,我便轉頭往下走向另一個山谷去。
|
||
|
棲霞山徑 |
![]() |
|
|
這一帶林幽石古,時見有一兩株紅楓掩映著亭閣樓臺,景致甚美;不過愈往下行,遊人也愈多了。到了桃花湖一帶,才是棲霞山楓葉最密集的地方。
|
||
![]() |
桃花湖外 |
|
|
時近中午,只見遊人老幼提携,情侶比肩,爭著自拍他拍,務求楓下留影。我便逆著洶湧的人潮下山,才真正體會到棲霞賞楓的盛況。這兩年在霜秋時節行走於蘇南的園林、山水之間,得到的體會是:不一定要專程去尋賞楓勝地,其實旅程中處處都有紅楓的影子。
|
||
|
賞楓人潮 |
||
![]() |
我在蘇州遊了八處園林,目的當然不是賞楓,但如有紅楓的出現,確可令園景生色不少。例如在拙政園的中部,繞著一片水域有梧竹幽居亭、待霜亭、雪香雲蔚亭與荷風四面亭,在這些高低錯置的亭子之間,這時有一株或數株紅楓的映現,就把那本已精緻的構圖烘托得更加醉人了。 |
![]() |
|
拙政園景(一) |
拙政園景(二) |
|
|
又如環秀山莊,到這裡主要是看假山的。在補秋舫或半潭秋水一房山亭觀賞假山,那些石峰、山岩都是灰白少色的,這時如有一株半株紅楓作陪襯,也令那畫面增添了嫵媚。 |
![]() |
|
![]() |
環秀山莊 |
|
|
紅楓給我最深印象的一次是在無錫的錫惠公園,這個擁有惠山寺、寄暢園、天下第二泉等名勝的「勝境」,記得那時園內的紅楓處處,無論華孝子祠或二泉書院,庭院的楓樹都如火焰般燒得熾烈 。
|
||
|
紅楓如火 |
![]() |
|
|
但最難忘的是在萬卷樓的堂內偶從窗邊望向外面的露天茶室,那茶室背面像拉起了一張紅色的布幕,原來是院中數株高大的楓樹,人們在一片紅光下圍著桌子喝茶,那是一種多優雅的悠閒啊﹗
|
||
![]() |
楓下閒情 |
|
|
說起秋天的紅葉,一般都把它等同於楓葉。楓葉棱角分明,外形出眾,多為五角形,也有三角或六角的。三角形的叫楓香,如天平山的五彩楓就是楓香的一種,但我不知道楓香是否也是楓葉的類屬,而青楓、元寶楓就應是楓葉常見的品種了。
|
||
|
楓葉(二) |
![]() |
|
|
我在棲霞山見過一種葉形瘦長尖銳有如雞爪的紅葉,名字就叫雞爪槭,大抵也是楓葉的一種吧。當然,也不能把經秋變紅的葉子都叫做楓葉,我看過烏桕的葉子是心形的,黃櫨的葉子是橢圓的,都不好說是楓葉了。
|
||
![]() |
雞爪槭 |
|
|
說起黃櫨,就不能不再憶及2018年10月底的山東之旅。是次遊程主要是尋訪古跡名勝的,到了濟南後知道南郊有一個紅葉谷,才和朋友騰出一天時間去趁趁熱鬧。錦繡川一帶種的多是黃櫨樹,這時剛好趕上葉子變紅的時間。
|
||
|
黃櫨葉 |
||
![]() |
紅葉谷真可稱得上「萬山紅遍」,有兩個地方是最佳的觀景點:其一是絢秋湖畔,瞭望湖的對岸是連綿起伏的山崗,都像給紅色的油彩塗染了大半,而居中的一個峰尖在紅綠交雜中有一座寶塔突兀而起,這個畫面已夠動人心魄了。 |
![]() |
|
漫山紅遍 |
絢秋湖畔 |
|
|
再而是萬葉塔,這是紅葉谷的制高點,爬上塔樓往下看,只見漫山的叢綠似被一支紅色的大軍所圍攻、佔領,感覺十分震撼﹗而遠處瀦聚了一泊如耳朵般的柔媚的碧水,原來就是絢秋湖。 |
![]() |
|
![]() |
萬葉塔下 |
|
|
自此之後,當看到不管是從國內或國外(如日韓)拍下的比我所見更絢麗優美的紅葉之景,我已不會動心了,因為我覺得濟南紅葉谷之旅是最圓滿的一次,日後也不會刻意去「追楓」了。從山東回來後,我把紅葉谷的遊歷寫進《濟南三勝景》中。 |
||
|
紅葉谷全景 |
||
|
|
||
|
三. 一樹金黃滿目秋 |
||
|
說過「追楓」,續說「逐杏」。所謂「逐杏」,就是去看銀杏。古人筆下的「銀杏」一般是指果實,廣東人叫做白果;由於銀杏的葉子似鴨掌,所以又有鴨掌、鴨腳之名。 「鴨腳半熟色猶青,紗囊馳寄江陵城」(張商英),這裡的「鴨脚」是指銀杏果,因有藥用價值,所以被視為珍貴的禮物。 |
![]() |
|
![]() |
鴨腳又名 |
|
|
「盡日苔階閒不掃,滿園銀杏落秋風」(劉熠),這裡的「銀杏」才是銀杏葉,滿園落葉就是秋來的信息吧。 「凌雲枝已密,似蹼葉非疏」(梅堯臣),古人取其形似,用鴨掌、鴨腳來譬喻銀杏葉,在我來看來銀杏葉更像一把小扇,耐看,也有風韻。
|
||
|
苔階不掃 |
||
![]() |
與春日的菜花一樣,秋天的銀杏不算很受古人的重視的,但我認為銀杏是秋日最明麗的色彩,即使是夾在漫山紅遍的楓林中抑或是立於黛瓦粉牆的古村旁,一樹金黃的銀杏總會教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 |
![]() |
|
古村銀杏 |
一樹金黃 |
|
|
|
||
|
<< 接上頁 >> |
<< 接下頁 >> |
|